很多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起床或躺下去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站都站不稳。其实这种眩晕可能是颈椎在发出“健康警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颈椎病引发晨起眩晕的原因,再教大家科学的应对方法。
椎间盘退化压到了给脑子供血的血管
人老了以后,颈椎的椎间盘会慢慢“老化”,70岁以上的人里,约68%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也就是长骨刺)。如果枕头太高(超过12厘米)或太低(低于8厘米),增生的骨刺可能压到旁边的椎动脉——这根血管是给脑子供血的“主干道”。尤其是改变体位时(比如起床、躺下),压迫会更明显,脑子一下子供血不够,就会晕得厉害。所以关键是让颈椎保持自然的生理弯曲,别让脖子过度伸或弯。
颈部肌肉劳损导致供血变差
睡觉姿势不好的话,颈部肌肉可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老年人的颈部肌肉力量每年会减少约3.2%,本来就没那么有力,长期紧着就会痉挛,压迫周围血管,让脑部供血少15%-20%。这种慢慢积累的劳损会引发“颈源性眩晕”,有时候甚至日常扭头、抬头都会触发头晕。这时候得让颈部肌肉恢复平衡,才能改善症状。
交感神经乱了导致血压波动
颈椎里有一组交感神经链,负责调节血压。当颈椎退化时,可能会刺激这些神经,让它们变得异常兴奋——有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的星状神经节兴奋性比健康人高40%。神经太兴奋会让血管不正常收缩,一旦改变体位(比如从躺着变站着),血压波动会比平时大50%,于是就出现了“起立性眩晕”——刚站起来就天旋地转。
科学应对,缓解眩晕
- 选对枕头:优先选蝶形支撑的枕头,高度大概10厘米(差不多一拳高),刚好托住颈椎的自然曲线,别用太高或太低的枕头,避免给颈椎额外压力。
- 起床慢一点:早上醒了先别急着坐起来,先花1-2分钟揉一揉脖子,或慢慢做几个颈部活动(比如左右转、轻轻抬头低头),等脖子血液循环顺畅了再起身,能减少体位变化带来的眩晕。
- 试试物理治疗:比如超声波加热敷的组合,能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有研究说这种治疗能让椎动脉血流速度提升22%。但要注意,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做,别自己乱试。
- 练颈部肌肉:坚持做“俯卧位抬头”训练(趴在床上,脸朝下,慢慢抬头看天花板,保持几秒再放下)。连续做6周能让眩晕发作频率降低60%,每天练15-20分钟就行,动作要慢,别用力过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出现单侧手脚麻木、说话不清楚、看东西模糊这些症状,得马上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比如中风)。颈椎病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干预,80%的患者症状能显著改善。建议定期做颈椎功能评估,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保护好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才能减少眩晕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