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天天低头刷手机、伏案工作,脖子越熬越僵,有时候突然抬头或者转头,就晕得天旋地转——这可不是普通的“头晕”,很可能是颈椎病在“报警”。颈椎病为啥会引发头晕?晕的时候该咋办?平时咋预防?咱们今天把这些问题说清楚。
首先得明白,颈椎“坏了”是怎么让你晕的,主要有三个原因:1. 给脑子供血的椎动脉被挤窄了——椎动脉是穿在颈椎骨头孔里的“血管管道”,专门给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和脑干供血。长期低头会让颈椎间盘老化、长骨刺,把这个“管道”挤得变细;要是突然猛抬头,椎动脉被压得更厉害,脑干供血一下跟不上,就会瞬间晕得站不住。2. 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被刺激“乱放电”——颈椎附近的交感神经管着血管收缩、心跳这些“自动功能”,要是骨刺扎到它、脖子老晃,神经就会异常兴奋,让椎动脉突然痉挛,前庭系统供血不够,不仅晕还会心慌、出汗。3. 脖子肌肉老紧张“缺氧闹脾气”——整天勾着脖子,肌肉一直绷着,局部血液循环差,氧气和营养送不过来,代谢废物(比如乳酸)堆在那刺激神经,就会头晕、耳鸣,跟腿蹲久了麻是一个道理。
万一突然晕了,别急,这3步能快速缓解:1. 赶紧坐下或躺下,别乱动脖子——头晃得厉害会更刺激前庭系统,越动越晕;2. 慢慢深呼吸——把呼吸频率降到每分钟6-8次(比如吸气4秒、呼气6秒),能稳住乱掉的自主神经;3. 用凉毛巾敷额头或眼眶上方——凉刺激能缓解血管痉挛,减轻头晕。但要注意!如果是第一次晕,或者晕的时候手脚发麻、说不出话、走路不稳,一定要在2小时内去医院——这些是危险信号,不能等。到医院后,医生一般会做颈椎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既能看颈椎间盘有没有坏,又能查脑子供血够不够。
要想不让颈椎病“找上门”,得从三个方面长期护着:1. 每45分钟动一动脖子——工作时别一直闷头,每隔一小时起来做几个动作:慢慢抬头看天花板(保持5秒)、低头下巴找胸口(5秒)、左右转头看肩膀(各5秒),总共练够20分钟,能放松脖子肌肉;2. 喝够水、吃对饭帮颈椎“补营养”——每天喝够8杯水(约2000ml),能维持颈椎间盘的弹性(间盘里80%是水,缺水会老化更快);多吃深海鱼(比如三文鱼)、坚果,里面的Omega-3脂肪酸能抗氧化,减轻颈椎炎症;3. 改姿势、调环境,少给颈椎“添堵”——电脑屏幕顶端要和眼睛平齐,不用低头看;刷手机时把胳膊弯起来(角度超过90度),别让脖子往前伸成“乌龟颈”;椅子选有靠背的,腰垫个小枕头,上半身坐直;枕头别太高太硬,刚好托住脖子就行(和拳头高度差不多)。
有研究发现,坚持做这些预防措施6个月,椎动脉的供血速度能平均提高18%,交感神经乱放电的次数能减少35%。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次颈椎检查,重点看看椎动脉有没有变窄、椎间孔有没有被骨刺挤小,就能提前干预,不用等到晕得站不住才就医。
其实,颈椎病引发的头晕,说到底是平时对颈椎“透支”太多——长期低头、姿势不对、不活动,慢慢把颈椎“磨坏了”。但只要记住:晕的时候别慌按步骤来,平时每45分钟动一动,改了低头的坏姿势,喝够水、吃对饭,就能慢慢把颈椎养回来。颈椎是连接头和身体的“关键纽带”,把它护好了,才能踏实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