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总在火锅局、酒局、熬夜加班里“折腾”口腔,慢慢透支着口腔健康。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全球癌症数据,口腔癌发病率一直在上升,而且多数患者的问题其实是能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解决的。口腔癌的发生和日常行为关系很大,想防护得从细节做起。
第一道防线:科学刷牙的黄金法则
每天刷两次牙不是随便搓两下,得会方法才行。用“巴氏刷牙法”(把牙刷斜45度刷牙龈沟)再配合牙线,能比只刷牙多清除60%的牙菌斑。要选软毛牙刷,每次刷够3分钟,重点刷后槽牙和舌苔。牙刷用3个月就得换,牙刷架要定期用75%酒精擦擦消毒。晚上刷牙特别重要——睡着后唾液分泌少,细菌更容易“作乱”。
第二道防线:给口腔做“大扫除”
每周得做2次深度护理:
- 漱口水别乱⽤: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能抑制牙菌斑,但连续用别超过14天,不然容易让口腔里的菌群乱了;
- 舌苔要轻刮:用舌苔刷从后往前轻轻刮,别太用力免得催吐;
- 牙缝得清⼲净:戴牙套的人用牙间刷,普通人用牙线棒就行;
- 定期去洗牙:每6到12个月去做专业洁治,把牙结石和藏得深的牙菌斑清干净。
第三道防线:饮食得“改改习惯”
2023年《营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吃对了能降低口腔癌风险:
- 多喝绿茶、乌龙茶——里面的EGCG能抗氧化;
- 多吃西兰花、卷心菜这类十字花科蔬菜——有萝卜硫素;
- 常吃胡萝卜、菠菜——里面的β-胡萝卜素能帮口腔黏膜保持健康;
- 维生素C、E加上硒一起补——能增强唾液的免疫力。
还要注意别吃超过65℃的热东西——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把高温饮食归为2A类致癌因素了。比如火锅汤通常有80℃,建议先涮蔬菜降温再吃肉。
第四道防线:生活方式得“破局”
2024年《口腔医学年鉴》的研究确认,做好这几点能降低风险:
- 戒烟限酒——酒精度超过38度的,每天多喝10克(大概一口),风险就涨28%;
- 别让压力“压垮”口腔——长期压力大,口腔黏膜修复能力会变差;
- 动起来——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能改善口腔的免疫环境;
- 每月自检——自己看看口腔黏膜,有没有红白斑块或者溃疡老不好。
这些人要特别注意
- 长期抽烟的人:定期做口腔黏膜自体荧光检查;
- 正在吃某些药的人:有些药会让嘴干,要多做保湿(比如多喝水、用润唇膏);
- 感染高危型HPV的人:高危型HPV和口咽癌有关,要定期筛查;
- 有家族史的人:家里有人得过口腔癌,要定期做早筛。
别信这些误区
误区1:漱口水能抗癌?——目前没有证据说普通漱口水能直接抗癌;
误区2:溃疡都会变癌?——90%的普通溃疡1-2周就能好,要是老不好就得警惕;
误区3:牙痛忍忍就好?——慢性根尖周炎可能会让黏膜出问题,得赶紧治;
误区4:电动牙刷不如手动?——用对了的话,电动牙刷比手动刷得更干净。
有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 口腔黏膜长了硬结或肿块;
- 舌头发麻、动不了;
- 莫名其妙口腔出血;
- 吃饭咽东西、说话费劲;
- 脖子淋巴结肿大。
其实,只要建立科学的防护习惯,大部分口腔癌的风险都能控制住。好好刷牙、吃对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预防口腔癌的关键。再加上定期去做专业口腔检查,能早点发现问题,治愈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