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后如果一直疼,可别不当回事——可能是藏着“隐匿性骨折”。其中,距骨后外结节骨折占足踝骨折的8.7%,因为症状和普通踝关节扭伤太像,很容易被误诊。要是没及时处理,可能会落下关节动不了、老疼之类的后遗症。
容易和它搞混的情况,帮你理清楚
1. 普通扭伤和骨折怎么分?
两者都会出现后踝疼、肿,但普通扭伤是韧带拉伤,骨折是骨头真的“断了”。能摸到骨头鼓起来、活动时骨头有摩擦的响声,或者关节明显不稳,更可能是骨折;普通扭伤的话,关节还能稍微动一动,没有骨头摩擦的感觉。
2. 跟骨骨折可能“掩盖”它
如果是从高处跳下来、重物砸到脚这种力度大的伤,可能同时伤到距骨和跟骨。这时候跟骨的伤会让人忽略距骨的问题,拍片子时一定要拍踝关节和脚的不同角度,别漏了。
3. 副舟骨变异别当成骨折
10%-15%的人脚里有块“额外的小骨头”(副舟骨),它边缘光滑、是圆的,和距骨后外结节分开;而骨折的话,骨头断开的地方是不规则的。做CT三维重建能看清楚,避免弄错。
拍什么片子能查到骨折?
先拍常规X线片
拍踝关节的正位、侧位,还有专门看脚踝间隙的“踝穴位片”,能查到70%的距骨骨折。如果怀疑有问题,再加拍“内旋位片”(把脚往里转一点拍),看距骨后外结节有没有断开的线。
X线没查到但还疼?进一步检查
如果X线没发现问题,但还是疼得厉害,做CT多平面重建能更清楚看到骨头细节,比X线多查出25%的骨折;要是疼了两周还没好,做MRI能查到骨头里的水肿信号,揪出“藏得深”的损伤。
没及时诊断,后果有多严重?
距骨的血液供应本来就少,骨折后容易缺血坏死——及时治疗和没及时治疗的人,坏死概率差很多。而且没处理的话,85%的人五年内会得创伤性关节炎,站着、走路就疼,关节弯不开,影响正常生活。
怎么一步步确诊?记住这几点
三步诊断流程:
- 先看症状:摸内踝后面2厘米的位置有没有深压痛,脚往里转的时候疼得更厉害,要警惕;
- 拍片子循序渐进:先拍X线,有疑问再做CT,疼了很久就做MRI;
- 定期复查:第一次拍片子没查到问题的,伤后10-14天再复查,看看骨头有没有变化。
这些情况要特别注意:
- 职业运动员这类经常用脚的人,复查要更勤;
- 有糖尿病之类影响骨头代谢的毛病,要早点做MRI;
- 小孩的骨头还在长,要注意骨骺的发育情况,别把骨折误诊成生长板的问题。
总之,脚踝扭伤后“反复疼”不是小事,通过仔细摸症状、一步步拍片子,再加上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隐匿性骨折。早处理才能避免留下关节疼、动不了的后遗症,别等小伤变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