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工作、生活基本都离不开电脑、手机,很多人都有颈椎问题——有数据显示,37%的职场人曾因为颈椎病出现过头晕、恶心的情况。可别以为这只是“脖子酸累”的小毛病,背后其实藏着神经和血管的变化,早发现这些信号才能防止病情变严重。
颈椎的结构和作用
颈椎由7块骨头组成,像个“灵活的支架”:既要撑住脑袋的重量,又要保护里面的椎动脉(给大脑后半部分供血的关键血管)、交感神经、脊髓这些重要结构。椎动脉的血流情况直接影响脑干里管平衡的“前庭系统”——要是颈椎老化了(比如长骨刺、椎间孔变窄),压到椎动脉,脑干的供血会少40%以上,人就会头晕。
为什么会头晕恶心?两个关键原因
椎动脉供血不够
颈椎老化对椎动脉的影响挺多:比如横突孔变窄会让血流速度慢30%-50%,转头、低头时骨刺还会“蹭”到血管,让供血忽多忽少。血流不稳定会影响前庭系统的能量代谢,人就会觉得天旋地转;同时脑干里管呕吐的部位缺血,还会让人恶心、吐,不少人会误以为是肠胃不好。
交感神经乱了
颈部的交感神经要是被压到或者有炎症,会发送“错误信号”。有数据说,68%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会跟着出现肠胃问题(比如恶心、反酸、没胃口)。更麻烦的是,自主神经失衡会让血管不正常收缩,加重前庭系统缺血,最后变成“头晕→焦虑→更恶心”的恶性循环。
怎么判断是不是颈椎病引起的?
如果头晕老不好,还伴随脖子酸、疼,得先查颈椎的影像学:三维CT能看清椎动脉怎么走的,MRI能看脊髓有没有被压,超声多普勒能测血流速度。要注意,约25%的人会同时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颈椎病,最好再做个脑血流图区分清楚。
分阶段治,效果更好
急性发作时怎么办?
突然头晕的时候,赶紧坐直,脖子别歪别转。用冰袋或者冷毛巾敷脖子(每次15-20分钟),能让交感神经没那么兴奋;再做几次腹式呼吸(吸气鼓肚子、呼气收肚子),能减轻症状。别突然转头、低头,必要的话用充气颈托固定脖子几天。
康复期怎么治?
- 物理治疗:牵引能把椎间隙拉开2-3毫米,减轻神经被压的情况;
- 手法治疗:找专业医生做颈椎关节松动,能把骨头调回正常位置;
- 运动治疗:跟着做麦肯基疗法或者定制的颈椎操,能让脖子的肌肉更有力量、更稳;
- 姿势调整:把桌子、电脑调到眼睛平视的高度,用可调节的支架让脊柱保持直挺。
平时怎么预防?
可以用普通的姿势监测工具帮着纠正体态,每工作45分钟,花2分钟做“颈椎复位操”:慢慢抬头看天花板(保持5秒)、左右转头(每个方向到极限停5秒)、含胸再挺背(各保持5秒),重复5组。睡觉用蝶形记忆棉枕,能保持颈椎像站着时的自然曲线。
现在人平均每天低头看手机超过150次,这种频繁的“小伤害”正在加速颈椎老化。要是出现头晕、恶心,别光觉得是累了或者肠胃不好——很可能是颈椎在“报警”。建议先做颈椎专项检查,配合科学的康复训练,才能真正护好颈椎。说到底,预防要从改习惯开始:少低头、多活动,慢慢养成保护颈椎的日常习惯,才是最长久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