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肩部肌肉劳损很常见,比如久坐办公、搬重物或运动不当后,肩膀容易又酸又痛、活动受限。缓解这种问题不能只靠忍,得结合药物减轻痛苦、物理治疗加速修复、运动康复重建功能,再加上生活习惯调整,同时要注意识别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药物干预:分阶段用对药缓解疼痛
针对急性肩部肌肉劳损,医生通常建议分阶段用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能减轻炎症和疼痛,原理是减少体内引发疼痛的物质;外用的这类药物更友好,既能让局部药物浓度更高,又能降低对肠胃的刺激。如果肌肉抽筋明显,肌肉松弛药能缓解抽筋,打破“抽筋-缺血-更痛”的循环,但要注意这类药可能引起轻微无力,用药期间别操作精密仪器(比如开车、用机器)。
物理治疗:用“外部手段”帮组织修复
物理治疗对肩痛恢复很关键。比如用40℃左右的热毛巾或热敷袋敷20分钟,能让局部血流增加2倍多,帮着排走疼痛的代谢废物;筋膜松解手法能松开粘连的肩部筋膜,再配合超声波治疗,效果会更好——有研究说,综合物理治疗对肩部肌筋膜疼痛的缓解率能到82%。要注意,受伤头48小时内别做深层按摩或刺激;针灸得去有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做才安全。
运动康复:分阶段练回肩膀功能
运动康复要跟着恢复阶段来:急性期(刚受伤时)做“肌肉绷紧不活动”的训练(比如用力绷住肩部肌肉10秒再放松),维持肌力;缓解期(疼痛减轻后)用弹力带做肩袖肌肉的拉伸练习,强化肩袖;恢复期(基本不疼了)练平衡感(比如闭着眼试着摸固定位置),找回肩膀的感知力。每天做3组特定角度的肩部活动,能预防肌腱被挤压;运动时疼痛要控制在0-10分的3分以内(有点疼但不影响活动),别勉强,避免加重损伤。
生活方式调整:改掉坏习惯防复发
职场人群可以试试“20-20-20”法则:每坐20分钟,花20秒放松肩颈(比如转转脖子、耸耸肩);尽量坐站交替工作,显示器高度要和眼睛平视时齐平,避免低头或仰头。睡觉别总压着一边肩膀,用蝶形记忆棉枕保持颈椎中立位;户外活动穿多层衣服,别让肩膀受凉,肌肉温度要保持在32℃以上,这样才能维持正常功能。
预警信号识别:这些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1. 夜间肩痛超过2周,影响睡眠;2. 胳膊发麻、有放射性痛感;3. 肩膀主动活动范围比以前少了30%以上(比如举胳膊举不高)。医生会做专业检查(比如Neer试验、Hawkins-Kennedy试验),必要时拍片子。另外,别长期用刺激性外用贴膏,连续用不超过3个月,不然可能影响皮肤和神经敏感度。
总的来说,急性肩部肌肉劳损的恢复需要“多管齐下”——合理用药减轻痛苦,物理治疗加速修复,科学运动重建功能,调整生活习惯防复发,同时留意危险信号别拖延。只要按这些方法坚持,大部分人都能慢慢缓解疼痛,恢复肩膀正常活动,回归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