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常保持不良姿势,要是出现肩颈僵硬还伴着眩晕、耳鸣,得警惕可能是耳朵相关的疾病。我们的平衡感靠内耳的前庭器官和颈部的感知系统一起维持,要是这俩系统互相影响出了问题,就会引发各种不适。
内耳平衡系统的工作逻辑
内耳的前庭系统里有三个半规管和两个耳石器官,专门负责感知身体位置变化,帮我们保持空间方向感。脖子肌肉长期发紧,可能通过三种方式影响内耳:一是机械压迫——肌肉痉挛会压到椎动脉,影响内耳供血;二是神经交互——颈部的感知信号和前庭的神经核团会互相作用;三是体液循环——脖子局部血流变化,会影响内耳内淋巴液的正常代谢。2021年《神经耳科学杂志》的研究就发现,颈部肌肉张力异常,会让前庭器官的电生理反应阈值升高。
常见耳源性疾病的表现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典型表现是头一动就突然天旋地转,比如躺卧、翻身时,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2023年数据显示,40岁以上人群年发病率约2.4%。 - 梅尼埃病
确诊要满足反复眩晕、听力时好时坏、耳鸣和耳闷感这几个条件。日本多中心研究发现,65%的患者都有颈部肌肉紧张的问题。 -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72小时内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约43%的人会伴眩晕。颈椎影像检查显示,67%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有改变。
综合治疗的重点
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医嘱,比如控制急性眩晕的前庭抑制剂、改善内耳循环的血管活性药物、促进前庭功能恢复的神经营养药物。物理治疗要包括这几项:颈椎关节松动训练(专业手法恢复关节活动度)、前庭康复训练(个性化的适应训练)、姿势矫正(调整工作场景的姿势,比如电脑高度)。
预防要分三级
- 一级预防(防源头):每工作1小时,花5分钟放松脖子肌肉;电脑屏幕高度要和眼睛平视水平。
- 二级预防(早发现):出现转头就晕的情况,及时做Dix-Hallpike试验(医生常用检查);定期监测听力。
- 三级预防(防并发症):制定前庭代偿训练计划;必要时用助听装置。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得立即就医:眩晕发作更频繁或持续更久;单侧听力越来越差;耳鸣伴手脚发麻、说话不清等神经症状。临床数据显示,规范治疗后,85%的耳石症患者2周内症状缓解,梅尼埃病年复发率可降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