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鼻子最近是不是总不舒服?连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交替性鼻塞,这些症状如果持续超过7天,说不定是过敏性鼻炎在作祟。作为一种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引发的疾病,它已经影响了全球超过6亿人,核心原因就是鼻腔黏膜碰到过敏原后,免疫系统发起了“异常攻击”。
症状识别: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特征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现是“喷嚏、鼻涕、鼻塞、发痒”这四大症状。患者常常一阵一阵地打喷嚏,有时候一次能打3个以上,还会流清水样鼻涕、鼻子不通气,鼻子、眼睛甚至耳朵都发痒。和普通感冒比,它有几个明显区别:
- 症状持续时间:感冒一般7-10天就能好,而过敏症状会超过7天,或者季节性反复出现;
- 伴随症状:不会有发热、肌肉酸痛这些全身症状,但常伴有过敏性结膜炎,比如眼睛发红、流泪;
- 发作规律:早上起来症状会加重,接触花粉、尘螨多的环境后更容易诱发。
最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让花粉飘的时间变长了30%,室内空气污染又让尘螨变多,差不多40%的患者既有常年发作的症状,又会在特定季节加重。
常见过敏原及其防控要点
过敏原是引发过敏的“罪魁祸首”,主要分三类:
- 吸入性过敏原:比如花粉(春天多是树木花粉,秋天多是草类花粉)、尘螨(每克灰尘里可能有几百只)、霉菌孢子、动物皮屑等;
- 食物性过敏原:牛奶、鸡蛋、坚果、海鲜这些都容易致敏,约15%-30%的患者会对食物产生“交叉过敏”;
- 环境刺激物:PM2.5、二氧化氮这些空气污染物,还有香水、消毒剂之类的,虽然不是过敏原,但会让症状更严重。
环境控制是基础,建议这么做:卧室用防螨的床单被罩,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洗床上用品;把室内湿度保持在40%-50%,能抑制尘螨繁殖;花粉季节用带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出门回来后用盐水冲鼻子,把粘在鼻腔里的花粉冲掉。
药物治疗方案及使用原则
药物治疗要根据症状轻重来选,遵循“阶梯式”原则:首先是抗组胺药,新一代的这类药起效快,有些可能有点犯困,适合晚上用;然后是鼻用糖皮质激素,中重度症状的患者可以长期用,通常早上喷;鼻腔冲洗是基础辅助方法,用生理盐水冲鼻子能把过敏原冲掉;还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合并哮喘的患者用着更合适。但要记住,所有药物都得在医生指导下用,别自己加量、减药或者停药。
专业诊疗的时机与方法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去看医生:鼻子闻不到味儿了;单侧脑袋或者耳朵一直疼;用了常规方法2周都没好;孩子因为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怀孕了症状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这几种:皮肤点刺试验,能测20种常见过敏原,15分钟就出结果;鼻激发试验,在医生严密监护下接触过敏原,看会不会发作;鼻内镜检查,能看清鼻腔里的结构,比如有没有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这些问题。
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针对病因的免疫治疗(也就是脱敏治疗),成功率能达到70%-75%,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舌下含服,每天在家自己用药,疗程一般3-5年;另一种是皮下注射,每周去医院打1-2次,大概6-12个月能见效。2024年还有几个新进展:比如生物制剂用于重症患者;短疗程的季节性过敏疫苗,只需要12-16周;还有把多种过敏原混在一起的制剂,能提高治疗效率。
长期管理策略
长期管理里,记“症状日记”特别有用,能帮你找出过敏原。可以记这些内容:每天症状有多严重(比如用0-3分打分);用了什么药;接触了什么环境(比如家里装修、出去旅行);当天的空气质量。如果是季节性过敏,比如对花粉过敏,可以在花粉季节来之前2-4周就开始用鼻用激素或抗组胺药,提前预防。
另外,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气道的问题”,它可能引发或加重哮喘。2023年的研究证实,规范治疗能让哮喘发作的风险降低40%。所以建议每年都去医生那评估一下症状,调整防治方案。
过敏性鼻炎虽然常见,但只要找对方法,就能控制得很好。关键是要搞清楚自己对什么过敏,避开过敏原,规范用药,定期找医生评估。把长期管理做到位,就能少受症状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