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总觉得手腕酸胀、腰发紧,或者单侧胯骨隐隐作痛?这些不适可能是关节炎发来的信号。现代医学里关节炎有100多种类型,其中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最常“找上”这些部位。搞清楚这三类的区别,能帮我们及时针对性应对。
三类关节炎的特征差异
1. 骨关节炎
属于关节“用久了”的退行性病变,常出现在髋、膝这些要负重的关节。疼起来有个规律——活动后加重,休息会儿能缓解;早上起床关节会僵,但一般就几分钟到半小时。手指最末端的关节如果变粗,像鼓槌似的(医学上叫赫伯登结节),是它的典型表现。50岁以上的人容易得,女性比男性多。
2. 类风湿关节炎
是自身免疫系统“出错”引起的,主要盯上手腕、手掌手指这些小关节。典型表现有三个——双侧关节对称疼、早上起床僵超过1小时、抽血能查到类风湿因子阳性。晨僵的时候关节动不了,还会发出“咕吱咕吱”的摩擦声。大概40%的人第一次发病在30-50岁,女性得这个病的风险是男性的3倍。
3. 痛风性关节炎
是尿酸代谢乱了套引起的,以前常发在大脚趾,现在发病的地方变多了。典型表现就是突然疼得厉害,关节又红又肿还发烫,抽血会发现血尿酸高。有研究说,30%的人第一次发作是在脚踝、膝盖这些大关节;还有25%的慢性痛风患者会觉得腰酸胀,这时候要注意查肾功能。
诊断检查要点
如果三个部位交替疼超过2周,建议去做系统检查:
- 影像学检查 拍X光能看有没有骨刺、关节间隙变没变;CT能发现早期的骨头侵蚀;核磁共振能查滑膜有没有发炎、软骨有没有损伤。如果怀疑是类风湿关节炎,做关节超声查滑膜增生更准。
- 血液检测 类风湿因子(RF)和抗CCP抗体一起查,准确性能到90%。查痛风要空腹抽血,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60μmol/L就得留意。骨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指标大多正常,晚期可能会有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
- 关节液分析 如果症状不典型,抽关节液检查很重要。显微镜下看到针状的尿酸盐结晶就能确诊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液里白细胞会变多,葡萄糖浓度会降低。
治疗方案选择
现在治疗讲究分层管理:
- 药物治疗 急性期常用非甾体抗炎药,但要注意对肠胃的刺激;像甲氨蝶呤这种慢作用药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中重度患者可能会用到生物制剂。
- 物理治疗 超短波、低频电刺激这些物理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临床研究说,配合做关节松动训练,晨僵时间能缩短40%。
- 生活方式调整 体重减5%,膝关节的压力就能降25%;补充维生素D(血清浓度尽量保持在30-50ng/ml)能延缓软骨退化;打太极能增强关节的感知能力。
就医警示信号
出现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 单个关节突然肿得厉害,还发烧
🔴 6周内有3个以上关节一直疼
🔴 晨僵超过2小时,而且越来越严重
早期可以试试热敷(温度别超过40℃)、适量动一动关节,但别用力按摩。
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运动零件”,任何异常信号都不能忽视。只要规范治疗,大多数人都能保持正常活动。如果关节症状一直不好,尽早去风湿免疫科做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