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治疗时的麻醉:现在牙科常用局部麻醉,能暂时阻断治疗区域的神经信号,让操作时不疼,药效一般维持1-3小时,之后神经会慢慢恢复感觉。
术后为啥会不舒服?三大常见原因
- 组织的正常反应:根管治疗时的器械操作,可能刺激牙根周围组织引发轻微炎症,这是很常见的术后生理现象。
- 神经“串信号”:邻近牙齿周围的压力感受器可能“串信号”,导致疼的位置感觉不准(比如明明是这颗牙,却觉得旁边也疼)。
- 临时材料的小缝隙:临时补牙的材料和牙齿之间可能有小缝隙,引发局部免疫反应,导致不适。
疼得厉害吗?看看程度再处理
| 疼痛强度 | 具体感觉 | 处理方法 |
|---|---|---|
| 轻度不适 | 咀嚼时短暂不舒服,碰到冷热水会敏感 | 局部冰敷+软毛牙刷刷牙+温盐水漱口 |
| 中等疼痛 | 持续钝痛影响睡眠,咬东西时疼得明显 | 按医生要求处理+吃流质食物+别用患侧嚼东西 |
| 严重疼痛 | 跳着疼、放射到脸部,伴随脸肿、张不开嘴 | 立即就诊,排除根尖周炎或器械残留问题 |
术后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
- 刚做完30分钟内:咬着棉球加压止血,别碰治疗区域(比如用舌头舔、用手摸)。
- 6小时内:用对侧牙齿吃饭,食物温度别超过40℃(类似温水的温度,避免刺激)。
- 前24小时:间断冰敷(每次敷15-20分钟,歇30分钟再敷),控制组织肿胀。
- 24小时后:用温盐水轻轻漱口(温度接近体温),清洁口腔但别太用力。
吃什么?避开什么?
- 适合吃的:流质(蒸南瓜泥、豆腐羹)、半流质(煮蛋切块、稀粥),好嚼好消化。
- 尽量别吃的:韧性大需使劲嚼的食物(年糕、牛筋)、硬质食物(坚果、脆骨),避免拉扯治疗区域。
- 绝对不能吃的:过冷过热(冰饮、热汤)、含酒精(啤酒、白酒)、刺激性调料(辣椒、醋、芥末)。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复诊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别拖延,赶紧找医生:
- 肿胀范围超过下巴下方(比如连脖子都肿了);
- 发烧或脖子上的淋巴结肿大(摸起来有硬疙瘩、按压疼);
- 咬东西疼超过72小时还越来越重;
- 临时补的材料掉了,牙齿上出现空腔。
别信这些错主意!
- 误区1:“术后疼就是治疗失败”——其实多数疼痛是组织的正常应激反应,会自行缓解。
- 误区2:“自己吃抗生素防感染”——没有发烧、肿胀等感染迹象时,不用随便吃。
- 误区3:“立刻热敷消肿”——刚做完手术热敷会加重肿胀,得先冰敷。
做好这3点,恢复更快
- 记症状:把疼的时间、程度记下来(比如“早上轻、晚上重”或“一直加重”),帮医生判断恢复情况。
- 慢慢过渡饮食: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正常饮食,每一步都试试嚼东西疼不疼,别着急吃硬的。
- 别焦虑:术后反应是“自限性”的(像感冒一样会自己好),太紧张反而会放大疼痛感觉。
临床数据显示,只要严格遵循术后护理,大部分患者72小时内就能缓解不适。大家一定要按医生要求做好口腔护理,定期复查,医患配合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