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觉耳朵里有奇怪的“活动感”,比如像有东西爬、晃或者总觉得有异物,可能是耳朵出现了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原因。
外耳道炎症反应
耳道皮肤发炎时,会红、肿、痛,发炎的组织充血肿胀,会让你觉得耳朵里空间变窄;如果有炎性分泌物流动,还可能像有液体在晃。长期潮湿的耳道会削弱皮肤保护力,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平时要保持耳朵干燥,别用刺激性清洁产品(比如含酒精的液体)掏耳朵。
耳道异物侵入
夏秋季节虫子多,要是虫子飞进耳朵,会感觉有东西在里面乱爬,还可能伴随听不清或耳鸣。这时候千万别乱掏(比如用棉签、挖耳勺),不然可能把虫子推得更深,甚至戳破鼓膜。户外活动时可以戴帽子或耳罩,减少虫子进入的概率。
耵聍栓塞位移
耳垢(耵聍)是耳朵的“天然保护剂”,但堆多了会形成硬块。如果耳朵进水(比如洗澡、游泳)或剧烈运动,硬块可能移动,让你觉得耳朵里有东西晃。经常戴耳机的人,耳道不透气,耳垢更容易堆积,所以要控制戴耳机时间,让耳朵能“呼吸”。
胆脂瘤病变特征
有一种叫胆脂瘤的良性病变,会慢慢侵蚀周围组织,典型表现是耳朵里有白色鳞片状分泌物,还有持续的异物感。约7%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可能合并这个问题,得靠医生检查才能确定。要是放任不管,可能破坏周围骨头,所以要定期复查。
神经性感知异常
有时候耳朵神经功能乱了,会像“幻肢感”一样——明明没东西,却感觉耳朵里有活动感,比如过度疲劳、神经受刺激时容易出现。睡不好会加重这种情况,所以要规律作息,别让神经太紧张。
遇到异常该怎么办?
- 紧急情况:怀疑有活物(比如虫子)进耳,可先滴点矿物油(比如橄榄油)闷住虫子,再赶紧去医院;
- 日常习惯:别用尖锐物品(指甲、发夹)掏耳朵,耳垢硬块找医生清理更安全;
- 环境防护:游泳、洗澡时戴防水耳塞,避免耳朵进水;洗头后用干毛巾轻擦耳朵,别让水灌进去;
- 用耳原则:戴耳机遵守“90-60原则”——每天戴不超过90分钟,音量低于60分贝(约正常说话音量)。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就医
- 异常感觉持续超过24小时没缓解;
- 突然听力明显下降(比如别人说话要凑很近才能听见);
- 耳痛越来越厉害,甚至牵连侧脸;
- 耳朵流出黄色、绿色或带血的分泌物。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弱,耳朵易感染,出现症状更要早去耳鼻喉科检查,别拖延。
总之,耳朵里的异常活动感可能是炎症、异物、耳垢堆积、病变或神经问题引起的。平时注意耳朵卫生,别乱掏、少戴耳机、保持干燥;要是出现持续或加重的症状,赶紧找医生。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早发现、早处理才能保护好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