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别硬扛!科学三步走防脱水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0-23 11:29:3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51字
急性肠胃炎的诱因机制、科学应对策略及就医时机,提供从居家护理到专业诊疗的完整解决方案,重点强调补液疗法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建立科学应对认知体系。
急性肠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补液盐
急性肠胃炎别硬扛!科学三步走防脱水

当肠胃出现剧烈不适时,急性肠胃炎是很常见的诱因。这种由多种病原体引发的消化道炎症,通过科学方法能有效应对;了解它的发病逻辑和处理原则,有助于降低健康风险。

为什么会得急性肠胃炎?

肠胃是人体消化的核心器官,一旦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里面的病原微生物(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这类细菌,或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这类病毒)就会引发肠胃局部炎症。像气温骤变这类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肠胃局部免疫力,但不是直接致病原因。研究显示,饮食卫生情况、个人卫生习惯和发病关系最密切——比如没彻底加热的海鲜、隔夜冷藏食物处理不当、生熟食材的刀具/砧板交叉使用,都是高风险行为。另外,压力大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肠胃蠕动,但具体怎么致病还在研究中。

得了急性肠胃炎该怎么处理?

应对急性肠胃炎要分步骤来,先基础护理,再针对性处理:

第一步:做好基础护理

  • 补液体:根据腹泻的次数和量调整补液,比如每次拉完稀便,可以适当喝些口服补液盐(这个方法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脱水防治指南);
  • 调饮食:急性期吃低纤维、好消化的食物,比如香蕉、白米饭、烤面包;
  • 避受凉:室温保持在22-25℃左右,别让肚子受凉,不然容易引发肠胃痉挛。

第二步:药物用对才有效

  • 吸附剂辅助:像蒙脱石散这类吸附剂可以辅助缓解症状,注意要和其他药物间隔1小时以上;
  • 促动力药对症:多潘立酮这类药适合缓解恶心呕吐,但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能用;
  • 抗生素别乱碰:只有明确是细菌感染的情况,才考虑用抗生素,而且必须经医生确认、指导后再用。

第三步:这些情况赶紧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及时找医生:24小时尿量持续低于400ml;发烧超过39℃且物理降温没用;呕吐物有血或咖啡样物质;婴幼儿出现前囟凹陷、皮肤没弹性等脱水表现。

怎么预防急性肠胃炎?

做好三个关键措施,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

  1. 餐具消毒:每周把砧板、餐具用高温蒸煮消毒,处理完生肉后,一定要彻底洗干净用具;
  2. 食物储存:凉拌菜放超过2小时就别吃了,冷藏的剩饭最好12小时内吃完;
  3. 手卫生:用七步洗手法,每次洗手至少20秒,重点洗指甲缝这些藏污的地方。

关于益生菌,现有研究显示特定菌株组合可能缩短病程,但要注意:不同菌株作用不一样;和抗生素一起用要间隔至少2小时;最好在药师指导下选适合的。

急性肠胃炎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日常健康管理要到位。通过规范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能有效预防它发生;如果持续不适,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医生评估,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