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别再误诊为肩周炎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09-17 13:18:5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83字
后背疼痛的三大类成因,阐明肩周炎引发牵涉痛的神经机制,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自检方法和诊疗指引,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疼痛鉴别思维,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肩周炎后背疼痛颈椎病肌筋膜炎骨科
后背疼别再误诊为肩周炎

后背疼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原因复杂还容易弄错。很多人一后背疼就觉得是肩周炎,但其实在实际诊疗中,超过40%的长期后背疼可能被误诊。搞清楚疼痛的机制和区分要点,对早期干预很重要。

肩周炎引起后背疼的原因

肩周炎导致的后背疼主要和两种情况有关:一种是炎症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信号传到大脑时出现交叉干扰;另一种是肩关节活动受限,后背的斜方肌、菱形肌等肌肉不得不“代偿”着用力——要是肩关节主动活动度降低超过30%,这些肌肉会变紧张,持续12周以上还会形成新的疼痛点。

要重点区分的三类后背疼原因

  1. 神经问题引起的疼

    • 颈椎病:颈椎C5/6节段有问题时,常表现为肩胛骨内侧缘放射性疼,还会伴随胳膊外侧麻木,做Spurling试验(脖子向一侧偏并轻按头部)时疼痛加重。
    • 肩胛背神经卡压:特点是肩胛骨靠近脊柱的边缘一直酸胀,做Neer试验(抬起胳膊)时会诱发明显疼痛。
  2. 肌肉或筋膜问题引起的疼

    • 冈上肌肌筋膜炎:疼痛集中在肩峰中点下方2-3厘米处,按压时能摸到条索状硬块。
    • 胸腰段肌筋膜炎:明显受环境影响,比如室温低于22℃时,疼痛概率会增加65%。
  3. 内脏问题引起的牵涉痛

    • 心血管问题:左边肩背放射性疼,伴随心前区不适,活动后呼吸困难的概率高达78%。
    • 胆囊问题:右边肩胛区疼,常伴随右上腹按压疼,做Murphy征(按压右上腹并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简单实用的区分方法

  1. 动一动看反应

    • 胳膊从身体两侧向上抬到60-120度时疼得更厉害,可能是冈上肌肌腱有问题。
    • 趴着伸展肩胛骨时疼痛加重,多提示胸段脊椎神经后支受影响。
  2. 试试物理方法

    • 热敷后疼痛减轻超过一半,可能是肌肉或筋膜的问题。
    • 疼痛程度随姿势波动大(比如坐着更疼、躺着缓解),可能是骨头或关节结构有问题。
  3. 按一按找痛点

    • 胳膊上端的肱骨大结节附近按压疼,同时肩膀向外转困难,符合肩周炎特点。
    • 按压肩胛骨内侧缘时,人会不自觉跳一下(叫“跳跃征”),可能是神经被卡压。

看病前要准备什么?怎么治?

就诊前建议准备

  • 疼痛日记:每天记一下疼的程度(比如0分不疼、10分最疼)和哪些动作做不了;
  • 职业习惯:有没有单肩背重物、工作台高度是否合适等;
  • 检查资料:近半年内拍的颈椎或肩关节X光片。

分阶段治疗

  1. 急性期(0-3个月):主要做物理治疗,比如每天1次超声波(1.5W/cm²,每次10分钟)。
  2. 亚急性期(3-6个月):可以做关节松动术(用专业手法放松关节),还能练习肩胛骨和胸壁协调的动作。
  3. 慢性期(超过6个月):每周2次干针治疗(6次为一疗程),或调整工作台高度到手肘下方5厘米,改善姿势。

特殊人群注意:糖尿病患者治肩周炎时,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5%以下,物理治疗时间要比普通人长40%左右。

总之,后背疼不一定是肩周炎,得结合疼痛特点、姿势变化和检查结果来判断。早明确原因,选对方法,才能更好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