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岁患儿未熟蛋羹致病!超百万感染案例敲响警钟!
近期,盐城一位1岁患儿因食用未煮熟的鸡蛋羹,被沙门菌感染引发败血症。家长送医时,患儿高烧39.7℃、抽搐、面色苍白。原来,家长为追求嫩滑口感,缩短了鸡蛋羹的蒸煮时间。医院对患儿进行了抗感染、补液、电解质调节等救治,经过6天治疗,患儿才逐渐康复。医院急诊科医生强调,蛋类未熟食有致命风险,这也是2023 - 2025年本地儿童食物中毒病例中,首例因蛋羹引发败血症的典型案例。
可怕!沙门菌感染危害究竟多大
沙门菌广泛存在于禽类肠道、蛋壳内外,它生存能力较强,能在4℃存活3 - 4周,但在70℃以上5分钟就会灭活。此次案例中,鸡蛋羹蛋黄呈半流质状态,说明中心温度未达杀菌标准,沙门菌借此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引发了败血症。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一旦沙门菌入侵血液,会迅速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沙门菌感染病例超100万,婴幼儿占重症病例的37%。
烹饪有妙招,家庭防护要做好
生活中有不少食物感染沙门菌的风险较高。像蛋类,尤其是带壳蛋可能内外均含菌;家禽肉若生熟交叉污染也很危险;还有未巴氏杀菌的乳制品。对此,可采用“三步灭菌法”:蛋类要确保全熟,蛋黄凝固无流动态;肉类使用食品温度计检测中心温度达75℃;餐具严格执行生熟分开。对于婴幼儿饮食,1岁以下禁食未完全煮熟的蛋类,辅食需单独加工,冷藏食物复热要超过100℃持续2分钟。很多家长为追求“嫩滑口感”缩短加热时间,却忽视了杀菌需求,就像此次案例中的家长一样。
早识别快处理,应对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有典型的症状分级。轻症表现为腹泻、呕吐、低热;中症会持续高热>39℃,有脱水迹象;重症则会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皮肤出血点等。家长要建立“48小时观察机制”,孩子食用可疑食物后,若腹泻超过3次/日或发热超38.5℃,要立即就医并说明病史。急救时要遵循四原则:暂停进食、补充电解质口服液、记录排泄物特征、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急诊科专家警示,婴幼儿感染后病情恶化速度是成人的2 - 3倍,延误治疗死亡率可达15%。
构建家庭食品安全防护网
可以通过“厨房风险防控四层模型”保障家庭食品安全:
- 采购层:选择壳面完整无裂纹的鸡蛋,冷藏保存不超过15天。
- 储存层:生鸡蛋与即食食品物理隔离,冰箱温度控制在4℃以下。
- 加工层:使用一次性手套处理生蛋,刀具接触蛋液后需用沸水消毒。
- 喂养层:婴幼儿辅食采用“当日现做现吃”原则,剩菜冷藏不超过4小时。 对比来看,正确蒸蛋需中火蒸12分钟至完全凝固,而有些家长为追求嫩滑仅蒸8分钟,让蛋黄呈流心状态,这就存在很大风险。大家还可以检查厨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是否用冷水冲洗鸡蛋后再冷藏等。 食品安全无小事,此次案例并非个例,2024年全国因蛋类未熟食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同比上升23%。家长们要建立“彻底加热是最低安全线”的认知,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儿童辅食安全指南,发现疑似症状务必留存可疑食物样本以利溯源。正如患儿主治医师所说:“给孩子吃的每一口食物,都是在和细菌赛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