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超9小时也可能有害 间接损害心血管导致疾病

国内资讯 / 健康生活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1-15 11:30:01 - 阅读时长8分钟 - 3638字
睡眠超9小时也可能有害 间接损害心血管导致疾病
睡眠血液黏稠度心血管疾病
睡眠超9小时也可能有害 间接损害心血管导致疾病

一般都知道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健康问题,但睡眠时长超过9小时可能对健康产生多方面影响。欧洲心脏病学会对100万人近9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睡眠超过10小时者,心血管病风险比睡7-8小时者高33%;睡眠不足6小时风险增加11%,而超过9小时风险更高。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有关,间接损伤血管功能。

哈佛大学研究显示,睡眠不足6小时或超过8小时的人群,II型糖尿病风险显著上升(未达翻倍程度)。过长睡眠扰乱褪黑素节律和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血糖调节。

另有研究显示,长期超9小时睡眠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主要与睡眠质量差相关,而非时长本身)。全因死亡率上升(睡眠6.5-7.4小时死亡率最低,超9.5小时风险翻倍)。

在寒冷的冬季,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的“三高”人群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

极度愤怒,会增加心脏病及中风发作风险。极度愤怒会导致心率、血压飙升。临床研究显示,一次剧烈的、爆发性的愤怒,在发作后的2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会激增5倍,中风风险增加3倍。

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或者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有关。睡眠过少会扰乱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睡眠过多则可能与潜在的抑郁、睡眠呼吸暂停有关。这些都会间接损害心血管。

为什么医生劝你别睡懒觉?睡眠超过这个时间,可能比熬夜更伤身

  1. 睡眠过长,会增加中风风险 2023年发表在《神经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多种睡眠障碍模式或会增加中风风险,其中,睡眠时间>9小时会导致中风风险上升167%。
  2. 睡眠过长,会增加心梗风险 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每晚睡7-8小时的人相比,睡10小时的人心梗风险增加了两倍。
  3. 睡眠过长,会增加死亡风险 2021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当每天睡眠时间为7小时,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超出这个时长,风险就会上升。
  4. 睡眠过长,让认知功能变差 2022年,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子刊上发表的研究发现,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益关联;当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则可能引起认知功能下降。
  5. 睡眠过长,让身体衰老更快 2024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7-8小时睡眠最延寿,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加速身体生物年龄衰老。

睡眠超过9小时也可能有害,多数人不知道的隐患!

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增加 长期过度睡眠可能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研究发现,每晚睡眠时间持续超过9小时的老年人,其认知衰退速度明显快于睡眠时间适中的人群。这是因为过长的睡眠时间可能打乱正常的睡眠周期,影响大脑清除代谢废物的效率。

睡眠时间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这意味着睡眠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被认为是最有利于维持认知健康的范围。如果发现自己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才能保持清醒,可能需要关注睡眠质量而非单纯延长睡眠时间。

代谢紊乱与体重问题 睡眠时间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持续长时间睡眠可能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平衡。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关键激素的分泌节律被打乱,进而影响血糖调节能力。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7-8小时的人高出约50%。此外,过长的睡眠时间常伴随着活动量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更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保持适度的睡眠时间并结合规律运动,是维持代谢健康的重要方式。

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 心脏健康与睡眠时长密切相关。长期过度睡眠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其冠心病发病风险比正常睡眠者高出约30%。

血压调节机制也可能因睡眠时间过长而受到影响。过长的卧床时间减少了正常的生理活动,可能影响血管张力和血流动力学,进而对血压产生不利影响。维持适度的睡眠时间,配合规律的日常生活节奏,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影响 睡眠时间与情绪状态紧密相连。过度睡眠往往与抑郁倾向有关,这可能形成恶性循环:情绪低落导致睡眠时间延长,而过长的睡眠又加重情绪问题。打破这个循环需要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社会功能也会因睡眠时间过长而受影响。过度睡眠会占用日常活动时间,减少社会交往机会,可能引发社交孤立感,进而影响整体生活质量。建立结构化的日常生活安排,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为什么医生劝你别睡懒觉 睡眠超9小时也有害

然而,“睡眠超9小时也可能有害”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事实:过多的睡眠和过量饮食一样,对身体有害。过度睡眠带来的潜在风险甚至不亚于熬夜。

研究显示,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会增加中风风险167%。另一项研究表明,与每晚睡7-8小时的人相比,睡10小时的人心梗风险增加了两倍。此外,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当每天睡眠时间为7小时时,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超出这个时长,风险就会上升。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益关联;而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则可能引起认知功能下降。

冬季警惕心血管疾病 睡眠超9小时也可能有害

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增加了34%,比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还要高14个百分点。因为久睡会让血液流动变慢,增加血栓风险,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上升。

长时间睡得过久,人体活动量减少,更容易脂肪堆积。睡超9小时的人肥胖风险比正常睡眠者高21%。而且久睡会影响认知功能,不仅记忆力下降,还可能让痴呆风险升高。

秋冬季节,不少人喜欢窝在温暖的被窝里“赖床”,觉得多睡会儿能补回一周的疲惫。但近期冲上热搜的“睡眠超9小时也可能有害”话题,却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多项医学研究显示,睡眠时长并非越长越好,超过9小时反而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认知衰退等风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睡懒觉”背后的健康隐患,教你如何科学调整睡眠,既不熬夜也不贪睡,守护身体的健康状态。

睡太久=心血管风险增加?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长时间睡眠会让身体进入低代谢状态,给心血管埋下隐患:

  • 科学原理: 睡眠超过9小时,血液循环速度会减慢,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19年的研究指出,每天睡10小时的人,心梗风险比睡7-8小时的人增加了一倍。
  • 风险数据: 《神经病学》杂志2023年的研究显示——睡眠超9小时的人,中风风险上升167%。

7小时睡眠才是“黄金线”?认知功能与睡眠时长呈U型曲线



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存在U型关系:

  • 研究数据: 复旦大学2022年的研究显示,7小时睡眠是认知能力的较佳水平——无论是记忆力、注意力还是反应速度,都优于睡眠不足或过长的情况。清华大学2024年的研究证实,保持7-8小时睡眠,能有效延缓生物年龄衰老。
  • 老年群体风险: 对老年人来说,睡太久的危害更明显。睡眠超过9小时的老人,痴呆症风险会增加;而午睡超过1小时的老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这是因为过长的睡眠会干扰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

睡懒觉与代谢和情绪问题



除了心血管和认知,睡太久还会引发代谢和情绪的连锁反应:

  • 代谢紊乱: 长期睡懒觉会降低基础代谢率。研究显示,睡眠超9小时的人,肥胖风险上升21%;同时胰岛素抵抗会加剧,糖尿病的发病概率也会增加。
  • 激素失衡: 睡眠时长会影响褪黑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最终导致情绪低落,抑郁风险增加。

科学睡眠建议



科学睡眠的第一步,是合理控制睡眠时长:

  • 成人标准: 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周末补觉不要超过2小时(避免打乱生物钟)。
  • 老年人调整: 总睡眠时间不超过7小时,午睡控制在30分钟内。
  • 执行技巧: 记录每天的入睡和起床时间,每周逐步调整15-30分钟,直到达到目标时长。

优化睡眠质量



除了时长,睡眠质量也很关键:

  • 环境控制:

     

    • 保持黑暗环境

    • 卧室温度保持在18-22℃
    • 保持安静氛围
  • 睡前准备: 提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换成阅读或听轻音乐。
  • 饮食调节: 睡前2小时不要吃高脂食物。

注意事项



科学睡眠也要因人而异:

  • 适宜人群: 所有成年人和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风险者。
  • 禁忌人群:

     

    • 严重失眠或抑郁患者需遵医嘱调整

    • 孕妇或术后康复者应结合医生建议
  • 常见误区:

     

    • 周末补觉会打乱生物钟

    • 7-8小时才是较佳区间

从今晚开始,关注睡眠健康



回顾一下:睡眠时长并非越长越好,7-8小时是成人的较佳区间;睡太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认知衰退、肥胖和抑郁的风险;通过设定时长、优化环境和习惯,有助于改善睡眠。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若你有慢性疾病或睡眠障碍,请咨询医生后再调整睡眠方案。所有数据均来自权威期刊研究,确保科学性与可靠性。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