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全家被革螨咬出皮炎!快学全方位防治法!
近期,杭州的夏季潮湿闷热,一种由革螨叮咬引发的群体性夜间瘙痒问题悄然出现。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分享,全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都出现了剧烈瘙痒和红斑丘疹,去皮肤科诊断后,发现是螨虫皮炎。此案例引发众多关注,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袁丞达表示,夏季湿热让螨虫繁殖活跃,夜间皮肤温度约32 - 34℃,和螨虫活跃温度相符,导致夜间瘙痒更严重。这一事件暴露出大家对螨虫危害认知不足,急需科学知识来提升防护意识。
革螨真面目:引发皮炎的“小恶魔”
革螨属于寄生性螨虫,宿主范围很广,像哺乳动物、鸟类等都是它们的宿主,甚至部分种类还能寄生于人体表或内部,比如呼吸道、耳道。革螨生命周期较短,大概1 - 2周,在潮湿环境里,它们的繁殖速度会大大加快。被革螨叮咬后,会引发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从而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皮损,这些皮损呈聚集性分布在颈部、腰部等皮肤薄嫩的地方。而且瘙痒感非常强烈,尤其是晚上,这是因为螨虫夜间活动频繁,同时人体皮质醇水平下降,皮肤敏感性增强。要是过度搔抓,很容易引发继发感染,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导致脓疱疮、毛囊炎,严重的还会出现渗液结痂,这时就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了。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紫癜或慢性湿疹样改变。
湿热环境:螨虫肆虐的“温床”
温度在25 - 30℃、湿度大于70%时,是螨虫最佳的繁殖条件。夏季空调房内外温差大,床垫、地毯、衣物褶皱处等容易形成局部潮湿环境,给螨虫繁殖提供了绝佳机会。夜间瘙痒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生物钟同步性,螨虫活跃高峰期和人体夜间静息状态重合,皮肤血流增加、代谢减缓,让我们更容易感知到叮咬刺激;二是行为因素,晚上脱衣后,腰腹等暴露部位接触到床褥上的螨虫,而且在黑暗环境中,我们对抓挠的控制力会降低。螨虫的传播途径也很多样,可以通过接触宿主(如宠物)、携带物品(如草木、衣物)或空气传播到人体,所以要系统性地阻断传播途径。
多管齐下:全方位防治螨虫皮炎
环境控制方面,物理灭螨很重要。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被套,然后高温烘干或暴晒棉织品,还可以使用除螨仪处理家具缝隙,把室内湿度控制在50%以下。同时,要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减少地毯、毛绒玩具的堆积,卧室可以铺设防螨床品套件。 个人防护也不能忽视。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淋浴更衣,不要把衣物直接放在沙发或床面上,还要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另外,使用含氧化锌的保湿霜可以降低皮肤渗透性,减少螨虫唾液蛋白接触。 医疗干预分为急性期处理和继发感染治疗。急性期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抑制炎症,口服抗组胺药缓解瘙痒。如果出现脓疱或渗液等继发感染情况,需要用抗生素局部涂抹,严重的要口服抗生素,但用药都要谨遵医嘱。 大家要建立“环境治理 + 个人防护 + 医疗干预”的三级防控体系,重视夜间防护和家居清洁。医疗机构也应加强社区宣教,推广防螨产品使用规范和早期识别指南。要是出现不明原因夜间瘙痒,别自行用药,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防止并发症恶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