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山西中医加快国际化步伐 针灸技术受青睐

2017-02-27 09:14:15      家庭医生在线

近日,来自法国医院的布吕树、让·马克·肖德吕克在山西省针灸医院进行交流、学习。自2016年山西数十家中医院成立“一带一路”协作组后,山西加快了针灸、推拿、康复等传统中医技术走向国际的步伐。

山西作为中国中医药发祥地之一,不仅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历史上也是名医辈出,被称为清代医圣的傅山便出生于此。而作为国医瑰宝的针灸技术,更是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认可。

事实上,受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影响,针灸、推拿、康复等中医技术已得到非洲民众认可。2016年,山西数十家实力较强的中医院成立“一带一路”协作组,希冀“抱团出击”,扩大国际影响力。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该协作组已先后与俄罗斯、荷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和斯洛伐克、英国等国家开展交流。此外,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山西中医学院,已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百余名,留学生规模位居该省前三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中医针灸有哪些治疗作用?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阳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刺泻法,并灸。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例如: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选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时选用。

如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的虚脱证,治宜回阳固脱,急取关元、神阙,大艾炷灸之,并取足三里,针刺补法。如见高热神昏,烦躁口渴,脉洪大而数的外感温热证,治宜泻热开窍,取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取大椎、曲池针刺泻法。

扶正与祛邪,方法不同,但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既可先祛邪后扶正,又可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与祛邪并用。一般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同样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以足阳明胃经为例:

足阳明经气偏盛之牙龈肿痛,取本经内庭穴,泻热通经止痛;足阳明经气偏衰的胃痛,可取本经足三里穴,温通经络补虚止痛;足阳明经气逆乱,包括浊气上逆的呕吐,清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亦可取本经足三里穴,升清降浊,调和胃气;足阳明经气阻滞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经髀关、伏兔等穴,疏通经气,畅和气血。

(责任编辑:张晓萌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院长峰会聚焦民营医院发展 透析"中国医院竞争力"两大排行榜

11月12日,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香港《医院观察》杂志社主办的“社会办医的PPP模式院长峰会暨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详细>>

祝贺!8家老字号企业荣获“新中国70周年华诞老字号品牌贡献奖”

10月30日,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中药协会联合主办,六力文化——六力双创实验室承办的“恪守初心,再创辉煌”——第二届老字号品牌文化……详细>>

中国女人的胸世界最小 胸部过小的原因有哪些?

Target Map发表的全球女性胸部地图,清楚列出世界各国女性的胸部大小。地图以颜色区分罩杯尺寸,红色代表大于D罩杯,橙色则是D罩杯,……详细>>

当心!这个习惯导致她反复中风入院 你可能也存在……

56岁王阿姨3次中风入院,先后行静脉溶栓、针灸、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多次行血常规、心脏、脑颅检查均一切正常,那阿姨反复中风的原因是什么?详细>>

钟南山:中药能否防治甲型流感,尚无定论

5月5日,钟南山院士就甲型流感相关问题接受家庭医生在线副总编辑郑佩华和医学编辑常虹的独家采访,以下是采访具体内容。详细>>

  • 江晓生

  • 张竞之

  • 杨卓欣

  • 曹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