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科研动态 > 正文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可有条件用于疾病防治

2017-02-16 09:27:42  来源:新华网健康频道    转载

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医学科学院14日发布报告称,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尚未成熟,但未来在有条件时,可根据相关原则应用于特定情况下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在这份名为《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和监管》的报告中,美、中等多国科学家指出,绝对禁止基因编辑技术不是解决方案,但应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

报告聚焦基因编辑在生物医疗领域的三个主要应用:帮助了解人类疾病和治疗的基础研究、用于治疗或预防体细胞疾病的临床应用,以及用于治疗或预防生殖细胞疾病的临床应用。报告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以及监管等提出建议和相关准则。

就基因编辑技术在上述三个应用领域的研发、应用和监管,报告提出多项建议。比如,目前不应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除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外的其他领域,强调公众参与和监督,认为应继续关于相关技术的公开讨论等。

在最受关注的用于治疗或预防生殖细胞疾病的生殖(可遗传)基因编辑方面,科学家提出的准则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应只能在没有其他“合理替代方案”时应用于一些严重可遗传疾病的治疗;在有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疾病风险时应严格限制使用这种技术;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对数代人造成长期影响,应该开展长期随访研究等。

基因编辑技术也被称为“基因剪刀”。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呈螺旋互绕的双链结构。在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由于对DNA链有剪断操作,“基因剪刀”是形象的说法。

操纵基因即可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剪刀”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理论上,基因编辑可改变特定的遗传性状,因而可用来“改造”胎儿,让其不再携带家族遗传的缺陷基因或致病基因,但同时也引发对“定制婴儿”等伦理问题的担忧。

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尚未成熟,一些人担心,基因编辑过程中一旦出现微小错误,将可能在人类基因库中留下长久后果,因而对这项技术充满恐惧。另一些人则担心在社会层面引发问题,比如可能对优生造成影响。

不过,多国科学家已开始积极探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基因剪刀”是2013年兴起的CRISPR-Cas9技术,主要发明者之一是出生在中国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张峰。

(责任编辑:张晓萌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疾病防治 基因编辑 基因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要降20%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做好未来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降……详细>>

吴以岭院士关注“亚健康人群” 提出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干预时期

2017年2月25日,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杨胜利院士、姚新生院……详细>>

人类机体不断发展的自然选择往往能够有效抵御诱发损伤的遗传突变

长期以来,人类得以生存往往会面临高水平的基因突变,而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突变为我们带来新型物种的同时,大部分的遗……详细>>

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发布973研究成果 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开辟新路径

今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七大学(协)会共同主办和支持的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广州盛大开幕。详细>>

日本发现H5N1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易杂交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教授河冈义裕领导的研究小组5日在美国《病毒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指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易和甲型H1N1……详细>>

  • 肖冠华

  • 傅应云

  • 冯小燕

  •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