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疫苗可在常温下保存一周

2013-05-10 11:41:23  来源:人民网    转载

疫苗要保持活性,必须低温保存,这已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但中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常规:让疫苗自己“穿”上一件“外衣”,它就能在常温下保存一周以上。这种疫苗制备的新方法,有望帮助应对炎热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疫苗困境。

日前,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带领团队共同完成了该项研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PNAS网站把该研究列为“热点文章”,以《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耐热疫苗》为题进行了报道。

据科学家介绍,传染病疫苗的发展是医学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但是,目前人类疫苗计划的80%费用消耗在冷链也就是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的使用。冷链保存不但昂贵,而且难度大。据统计,每年有17%—37%的疫苗因为运输和保存不当而面临失效风险。特别是在电力紧张的贫困国家,有的疾病虽已开发出相应的疫苗,但每年依然会夺去上千万人的生命。

唐睿康介绍,他们的研究团队尝试在疫苗的衣壳上引入矿化基因,让疫苗“自学”矿化,为自己“穿”上一层“外衣”,也能达到抗热的目的。这项研究同时运用了生物矿化与遗传技术。生物矿化是指由生物体通过生物大分子的调控生成无机矿物的过程。鸡蛋壳、贝壳、齿,都是大自然生物矿化的产物。

“鸡蛋因为有了一层蛋壳,它就能在室温下保存一周以上。”此前,唐睿康课题组曾成功在酵母细胞和斑马鱼卵的外层“穿”上一层矿化的“外衣”。

“通过研究,我们找到了有效的位点,将仿生核肽整合到疫苗的衣壳上,这样,疫苗就能自主地将磷酸钙引入到疫苗表面,获得一个矿化表壳。”唐睿康说,这种矿化外壳令封闭的疫苗产生了很好的热稳定性,疫苗能在26摄氏度下储存超过9天,在37摄氏度下能保存约1周的时间。同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明,这种工程疫苗依然能有效地产生预防疾病的作用。

目前,由于大部分疫苗的蛋白序列和三维结构已被解析,类似的基因工程策略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现有疫苗的改造。这一策略结合了基因工程和生物矿化的优点,方便、简单、低成本,为抗热疫苗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新思路,特别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责任编辑:zhuxiaohua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全球甲流感染人数可能已超百万 远高于统计数据

评估眼下全球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严重程度,多数人参照世界卫生组织不断更新公布的全球统计病例数字。截至14日,全球确诊病例达94……详细>>

甲流变异可能朝两个方向走 社区传染将难避免

日本东京大学一科研小组日前称发现了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或更易感染人类。昨日,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甲流病毒变异可能朝……详细>>

卫生部官员称:甲型流感高峰期可能持续2-3个月

“根据目前情况,全国各地在短期内都进入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期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但不同地区的高峰期会陆续出现,呈现波浪起伏的状态。”详细>>

甲型流感防控常识十问答 疾控专家教你防护招

随着秋季学校开学,各地多所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广西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秋冬季新一轮甲型H1N1流感高峰有可能随时到……详细>>

专家建议:长假可选择“阳光旅游”防控流感

新华网南宁9月18日专电(记者梁宇广)进入9月份,甲型HINI流感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内地就已经确诊1万多例,这为将到来的国庆长……详细>>

  • 李旭

  • 覃小兰

  • 毕筱刚

  • 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