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真菌感染累及皮肤Other specified Certain skin disorders attributable to fungal infection
编码EA60.Y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skin disorders attributable to fungal infection、其他特指的真菌感染累及皮肤、由远端或全身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皮癣菌疹、发癣菌疹
缩写OTFI
别名特殊皮肤真菌感染、特定真菌性皮炎、指定皮肤真菌病、特殊类型皮肤真菌感染、指定皮肤真菌感染
其他特指的真菌感染累及皮肤(EA60.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病变组织真菌培养阳性(检出率60%-80%)
- 显微镜检查(KOH制片)直接观察到菌丝/孢子(检出率50%-70%)
- 组织病理学特殊染色(PAS/GMS)证实真菌结构(检出率80%-90%)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皮损表现:
- 边界清晰/模糊的红斑伴鳞屑(≥70%病例)
- 活动性边缘伴水疱/丘疹(≥50%病例)
- 病原学支持证据(至少满足一项):
- 真菌培养阳性
- 镜检发现真菌成分
- PCR检测特异性真菌DNA阳性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宿主风险因素:
- 免疫抑制状态(HIV/糖尿病/免疫抑制剂使用)
- 局部微环境异常(多汗症/封闭性穿戴)
- 近期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史
- 病理特征:
- 表皮角化过度+真皮炎性浸润
- 肉芽肿形成(深部感染)
- 治疗反应:
- 规范抗真菌治疗2-4周后皮损消退≥50%
阈值标准
- 确诊:必须条件+金标准阳性
- 高度疑似:必须条件+≥2项支持条件+排除其他皮肤病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皮肤镜]
A --> C[直接镜检-KOH制片]
B --> D[鳞屑分布模式分析]
C --> E[菌丝/孢子观察]
A --> F[炎症标志物检测]
F --> G[CRP/ESR]
G --> H[评估感染严重度]
A --> I[病原学确诊检查]
I --> J[真菌培养]
I --> K[组织病理活检]
K --> L[特殊染色-PAS/GMS]
I --> M[分子检测-PCR]
J --> N[菌种鉴定]
判断逻辑
- 皮肤镜检查:
- 鳞屑呈"边缘活动性分布"→ 支持皮肤癣菌感染
- 点状血管+黄白色鳞屑→ 念珠菌性间擦疹
- 直接镜检:
- KOH制片见分隔菌丝→ 皮肤癣菌感染
- 假菌丝+芽生孢子→ 念珠菌感染
- 真菌培养:
- 沙堡弱培养基生长→ 确定菌种(毛癣菌/念珠菌等)
- 生长速度+菌落形态→ 鉴别污染菌与致病菌
- 组织病理:
- PAS染色阳性菌丝位于角质层→ 浅表真菌病
- 真皮深层肉芽肿伴真菌→ 深部感染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真菌培养阳性:确诊感染,需结合菌种判断致病性(如红色毛癣菌>非致病性酵母)
- 镜检菌丝阳性但培养阴性:可能为难培养真菌(如暗色丝孢霉),需加做分子检测
- PCR检测阳性:敏感性>培养,尤其适用于已用抗真菌药物病例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值越高感染越广泛(深部感染常>50 mg/L)
- ESR>20 mm/h:持续升高需排查合并细菌感染或深部扩散
-
组织病理:
- 表皮海绵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提示急性感染
- 肉芽肿形成:需警惕深部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
-
免疫学指标:
- CD4+ T细胞计数<200/μL: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易播散,需系统治疗
四、诊断流程要点
- 首选:皮损边缘刮屑行KOH镜检+培养(敏感性叠加达85%)
- 镜检阴性但高度疑似:
- 加做皮肤活检PAS染色
- 免疫缺陷者并行血培养
- 难辨认癣:
- 停用糖皮质激素2周后复查镜检
- 伍德灯检查排除合并细菌感染
- 治疗监测:
- 临床症状改善滞后于病原学转阴
- 深部感染需每月复查炎症标志物至正常
参考文献:
《中国浅部真菌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热带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