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编码8D61
子码范围8D61.0 - 8D61.Z
关键词
索引词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缩写ICP低下、低ICP
别名低颅压综合征、低颅内压综合征、低脑脊液压力症、低颅压症
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脑脊液压力测量:腰椎穿刺测得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低于0.59 kPa(60 mm H2O)。
- 临床症状:直立性头痛,即从坐位转为站位后迅速发作并随时间延长而加剧,躺下休息则可以缓解。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直立性头痛:头痛是最主要也是最具特异性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从坐位转为站位后迅速发作并随时间延长而加剧。躺下休息则可以缓解症状。
- 恶心和呕吐:伴随头痛,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有时会伴有呕吐。
- 眩晕和耳鸣:患者可能感到头晕或耳内响声。
- 视力模糊:视力可能出现模糊或复视。
- 颈部僵硬: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僵硬不适。
- 听力下降: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减退。
- 体征:
- 体位性头痛:由站立引起的急性头痛是主要症状之一,通常位于枕部并向额颞区放射,平卧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 颈强直: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轻度的颈强直。
- 神经系统异常:如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 I型畸形)、神经根受累等。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脑脊液压力测量和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 若无脑脊液压力测量结果,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直立性头痛)。
- 影像学特征(头颅MRI显示脑组织下沉、硬脑膜强化、静脉窦充血等)。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头颅MRI:
- 异常意义:可见脑组织下沉、硬脑膜强化、静脉窦充血等特征。
- CT脊髓造影:
- 异常意义:有助于发现脑脊液漏出的具体位置。
- 腹部超声/CT:
- 异常意义: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腹腔病变。
- 头颅MRI:
-
临床鉴别检查:
- 腰椎穿刺:
- 判断逻辑:测量脑脊液压力,确认是否低于0.59 kPa(60 mm H2O),并进行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 神经系统评估:
- 异常意义:评估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如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 I型畸形)、神经根受累等。
- 腰椎穿刺:
-
流行病学调查:
- 病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是否有近期创伤、手术(如腰椎穿刺、神经外科手术)、先天性缺陷或自发性破裂等情况,以及是否有药物使用史或其他可能导致低颅压的因素。
- 病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脑脊液检查:
- 脑脊液压力降低:腰椎穿刺测得的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低于0.59 kPa(60 mm H2O)。
-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 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水平: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
血液检查: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用于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 电解质及代谢指标:
- 钠、钾、氯、钙: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有助于排除代谢紊乱或内分泌失调。
- 全血细胞计数:
- 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用于排除感染性疾病。
- 炎症标志物:
-
影像学检查:
- 头颅MRI:
- 异常意义:可见脑组织下沉、硬脑膜强化、静脉窦充血等特征,有助于确诊。
- CT脊髓造影:
- 异常意义:有助于发现脑脊液漏出的具体位置,对于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头颅MRI: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脑脊液压力测量和典型的直立性头痛症状,结合影像学特征和其他辅助检查。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如头颅MRI、CT脊髓造影)和临床评估(如腰椎穿刺、神经系统评估)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脑脊液压力测量和影像学特征。
权威依据:《低颅压综合征诊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