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乳腺原位癌Unspecified Carcinoma in situ of breast
编码2E65.Z
关键词
索引词Carcinoma in situ of breast、未特指的乳腺原位癌、乳腺原位癌、乳腺原位癌 [possible translation]
缩写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Lobular-Carcinoma-In-Situ-LCIS
别名早期乳腺癌、零期乳腺癌
未特指的乳腺原位癌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穿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证实为乳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或小叶原位癌)。
- 必须满足:
- 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局限于导管/小叶内。
- 基底膜完整(通过IV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确认)。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钼靶显示簇状微钙化(≥5个/cm²)或线状/分枝状钙化(BI-RADS 4C-5)。
- MRI显示段性非肿块强化(早期快速增强伴平台型曲线)。
- 高危因素:
-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
- 既往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组织病理学确诊"条件。
- 影像学发现需与病理结果具有解剖学一致性(钙化灶与活检区域对应)。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 筛查级检查 │
│ (钼靶/超声) │
└───────────────┘
↓
┌───────────────┐
│ 定位级检查 │
│ (立体定位活检) │
└───────────────┘
↓
┌───────────────┐
│ 分期级检查 │
│ (乳腺MRI) │
└───────────────┘ -
判断逻辑:
- 钼靶检查:
- 簇状微钙化(直径<0.5mm)提示低级别DCIS,分枝状钙化(直径>1mm)提示高级别DCIS。
- 需与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等良性钙化鉴别。
- MRI检查:
- 段性强化(累及单个导管系统)提示DCIS,区域性强化需警惕多灶病变。
- 动态增强曲线中平台型(渐增型)提示恶性可能,速降型多为良性。
- 真空辅助活检:
- 钙化灶取样≥10条组织,确保病理诊断准确性。
- 活检后需行标本X线摄影确认钙化灶获取。
- 钼靶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免疫组化检测:
- ER/PR阳性(>1%细胞染色):
- 指导内分泌治疗选择(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
- 阳性者复发风险降低30%-50%。
- HER2过表达(3+或FISH阳性):
- 提示高级别DCIS,可能需靶向治疗(证据等级IIb)。
- 与局部复发风险增加相关(HR=1.8)。
- Ki-67指数(>20%):
- 提示高增殖活性,需更积极治疗(切缘≥2mm)。
- ER/PR阳性(>1%细胞染色):
-
分子分型检测:
- Oncotype DX DCIS评分(0-100):
- ≥39分者10年局部复发风险达25.9%,需考虑放疗。
- <39分者可单独行保乳手术。
- Oncotype DX DCIS评分(0-100):
-
基因检测:
- BRCA1/2突变阳性:
- 建议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风险降低90%)。
- 筛查卵巢癌(年发病率3%-5%)。
- BRCA1/2突变阳性: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学确认基底膜完整性,需结合钙化特征与分子标记。
- 影像学检查遵循"筛查-定位-分期"阶梯策略,MRI对多灶病变检出率较钼靶提高30%。
- 实验室异常意义聚焦治疗决策,ER/HER2状态决定系统治疗方案,基因检测指导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v1)》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
-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原位癌管理共识》
- 《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乳腺癌 biomarker 检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