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混合型导管和小叶性原位癌Mixed ductal and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of breast
编码2E65.4
关键词
索引词Mixed ductal and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of breast、乳腺混合型导管和小叶性原位癌、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原位癌、乳房导管和小叶性混合型原位癌、小叶伴导管内原位癌 [possible translation]、小叶伴导管内原位癌
同义词lobular with 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缩写DCIS-LCIS、混合型导管和小叶性原位癌
别名乳腺复合性原位癌、乳腺复合型原位癌、乳腺混合型原位癌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左侧--双侧--右侧发生部位
XA12C1 乳房
XA0VX8乳房下内象限XA0T50乳房下曲XA85A1输乳管XA3PG5乳房腋尾部XA1NS5乳房上半侧XA2JK3乳晕XA0US1乳房中央部分XA5MC5乳头XA3UY3乳房下半侧XA3LS6乳房上内象限XA2Q54乳房上外象限XA3JH6乳房内半侧XA94U2乳房下外象限XA9CM2乳房外半侧组织病理
XA9CM2粉刺性癌,非浸润性XA9CM2小叶原位癌,多形性XA9CM2原位实性乳头状癌XA9CM2导管内微乳头状癌XA9CM2囊性分泌亢进性癌,导管内XA9CM2小叶原位癌,NOSXA9CM2分泌黏液的汗腺原位癌XA9CM2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原位小叶癌XA9CM2导管内癌,非浸润性,NOSXA9CM2导管内癌,粘性,高级别XA9CM2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导管原位癌XA9CM2导管原位癌,NOSXA9CM2导管内管状乳头状瘤,高级别XA9CM2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XA9CM2导管内管状乳头状瘤XA9CM2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XA9CM2非浸润性囊内癌XA9CM2非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腺癌临床表现
XA9CM2慢性癌痛乳腺混合型导管和小叶性原位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乳腺混合型导管和小叶性原位癌是一种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其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同时存在于乳腺导管和小叶结构中。此类癌症严格局限于上皮层内,无基底膜浸润证据。病理学上可见异常增生的细胞占据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的部分或全部,但未侵犯周围间质。
病因学特征
-
遗传因素:
- 乳腺癌家族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BRCA1/2基因突变与导管原位癌(DCIS)风险相关性较高,但对混合型的确切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
激素水平影响:
- 长期雌激素暴露是潜在诱因,包括未生育、首次妊娠年龄>30岁、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等。口服避孕药与风险升高的关联性尚存争议。
-
其他潜在风险因素:
- 年龄增长(高峰期为40-60岁)、肥胖(绝经后女性)、酒精摄入及乳腺非典型增生史可能参与疾病发生。
病理机制
-
细胞异型性表现:
- 导管区域呈现DCIS特征:导管内上皮细胞极性紊乱、核多形性显著;小叶区域显示LCIS特征:小叶单位膨大,充满单形性小细胞,核质比例降低。
-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 激素受体(ER/PR)阳性率较高,提示激素敏感性;HER2过表达多见于导管成分,而小叶成分通常为HER2阴性。
临床表现
-
无特异性症状:
- 绝大多数无症状,常通过筛查钼靶发现微小钙化(多见于DCIS成分)或结构扭曲,少部分LCIS成分可能无影像学异常。
-
体征缺失:
- 通常不伴可触及肿块、皮肤改变或乳头溢液,若出现此类表现需警惕浸润可能。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