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Chronic myelogenous leukaemia with blast crisis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2A20.00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myelogenous leukaemia with blast crisis、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
缩写CML急变期、CML-BC
别名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期、慢粒急变期、慢髓急变期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慢性癌痛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特征是Ph染色体的存在以及BCR-ABL1融合基因的形成。在疾病的自然进程中,CML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BC)。急变期是CML发展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疾病失去对原有治疗手段的响应,病情急剧恶化,并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病因学特征

  1. 遗传学基础

    • BCR-ABL1融合基因:几乎所有CML患者均携带BCR-ABL1融合基因,这是由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的易位t(9;22)(q34;q11)所导致,即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该基因编码一种异常的酪氨酸激酶蛋白,促进细胞无限制地增殖。
    • 其他遗传异常:除了BCR-ABL1外,进入急变期时,还可能伴随有额外的染色体或基因异常,这些变化促进了疾病向更恶性状态转化。
  2. 分子机制

    • 在急变期内,BCR-ABL1信号通路进一步活化,不仅维持了原始肿瘤细胞的生存优势,也导致了其分化障碍和凋亡抵抗性增强。此外,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针对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的获得,使得原本有效的靶向治疗变得不再有效。
  3. 环境因素及其他风险因素

    • 电离辐射暴露被认为是一个已知的风险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具体诱因尚不明确。年龄增长、性别差异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个体患病几率。

病理机制

  1. 细胞组成改变

    • 急变期时,骨髓中未成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特别是原始粒细胞(blast cells),这些细胞数量超过外周血或骨髓中所有有核细胞总数的20%以上。这种组成的变化标志着从相对可控的慢性病态向高度侵袭性的急性白血病变迁。
  2. 组织结构破坏

    • 由于大量未成熟细胞占据空间,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干扰,导致贫血、出血倾向及感染易感性上升。同时,这些原始细胞往往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容易扩散至肝脾等器官造成肿大或其他并发症。

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患者可能会经历快速恶化的全身症状如极度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发热夜间盗汗等。血液学方面可见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包括贫血、血小板降低及白细胞计数波动异常。此外,还可能存在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 特别地,在某些情况下,根据原始细胞的具体类型(髓系或淋巴系),临床表现可模仿相应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参考资料来自专业医疗网站及权威文献,确保信息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