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物质戒断Opioid withdrawal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6C43.4

关键词

索引词Opioid withdrawal、阿片类物质戒断、阿片类物质戒断,无并发症、阿片类物质戒断,伴抽搐、阿片类物质戒断,伴惊厥、可待因戒断、海洛因戒断
缩写阿片戒断、阿片类戒断、阿片戒断综合征
别名戒毒反应、戒阿片反应、停药症状、阿片依赖戒断、阿片类依赖戒断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物质
PL00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
PL0Z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
PL01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PL01.Y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其他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PL01.Z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PL01.1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膳食补充剂、维生素或矿物质
PL01.0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草药制剂或药方
PL01.2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不可归类在他处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通过暴露于某种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0通过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通过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通过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0通过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1通过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4通过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2通过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3通过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故意自害
PC94通过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9通过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7通过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8通过暴露于其他未特指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的故意自害
PC96通过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1通过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5通过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2通过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C93通过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PD05通过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的方式故意自害
 意外暴露于某些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34意外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27意外暴露于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
PB22意外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
PB31意外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
--意外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32意外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
PB24意外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
PB20意外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
PB23意外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
PB26意外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
PB35意外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
PB25意外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
PB29意外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30意外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
--意外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B33意外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
PB21意外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
PB28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B36意外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某些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H4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或其有害效应
PH54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腐蚀性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H55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脂环烃或芳香烃的卤素衍生物或其有害效应
PH51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有机溶剂或其有害效应
PH50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酒精或其有害效应
PH52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一氧化碳或其有害效应
PH56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主要为源于非药用的物质或其有害效应
PH42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精神兴奋药或其有害效应
PH49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多种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H40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阿片类或相关镇痛药或其有害效应
PH44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镇痛药、解热药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其有害效应
PH41暴露于镇静催眠药物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或其有害效应
PH47.0暴露于混合抗癫痫药或其有害效应,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意图不确定的
PH47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癫癎药或抗帕金森病药物或其有害效应
PH47.Z未确定意图:有害物质的有害效应和暴露于该物质下: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未特指的抗癫痫药或抗帕金森药
PH45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抑郁药或其有害效应
PH46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抗精神病药或其有害效应
PH48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其他或未特指的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或其有害效应
PH53意图不确定的暴露于杀虫剂或其有害效应
具有病因
6C43.2 阿片类物质依赖
6C43.21阿片类物质依赖,早期完全缓解
6C43.2Z未特指的阿片类物质依赖
6C43.20阿片类物质依赖,目前使用
6C43.22阿片类物质依赖,持续部分缓解
6C43.23阿片类物质依赖,持续完全缓解

阿片类物质戒断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阿片类物质戒断是指已形成阿片类药物依赖或长期、大量使用阿片类物质的个体在停止或减少药物摄入时,出现的一组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群。其特征性表现包括焦虑情绪、对阿片类物质的强烈渴求、恶心或呕吐、腹部痉挛、肌肉疼痛、频繁打哈欠、多汗、冷热交替感、流泪、流涕、失眠(尤其在早期阶段)、腹泻、竖毛反应及瞳孔扩大。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存在显著个体差异,且在使用标准治疗剂量的处方阿片类药物后突然停药时也可能出现。


病因学特征

  1. 神经适应机制

    • 长期暴露于阿片类物质会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主要表现为μ-阿片受体下调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重塑。这种神经适应导致机体依赖外源性阿片类物质维持功能稳态,当药物撤除时,内源性阿片肽(如内啡肽)无法及时补偿受体功能的缺失。
  2. 戒断症状触发因素

    • 给药中断:突然停止阿片类物质摄入会打破已建立的神经化学平衡,引发代偿性生理反应。
    • 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短效药物(如海洛因)的戒断症状通常在末次用药后8-12小时出现;长效制剂(如美沙酮)的戒断反应可能延迟至24-72小时显现。
    • 个体易感性:遗传多态性(如OPRM1基因变异)、共患躯体疾病及既往药物使用模式均可影响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
  3. 病理生理基础

    • 戒断状态下的功能异常主要涉及边缘系统(情绪调控失衡)、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过度兴奋)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激活),共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促炎细胞因子(如IL-6、TNF-α)释放增加可能与戒断相关的痛觉过敏、发热等症状相关。

病理机制

  1. 神经递质失衡

    • 外源性阿片类物质撤除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脱抑制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及激越状态。
    • 多巴胺能奖赏回路功能抑制及γ-氨基丁酸(GABA)能张力下降共同导致渴求加重、焦虑及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2. 内分泌与免疫调节紊乱

    • HPA轴持续活化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亢进,导致负反馈调节受损、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及代谢紊乱。
    • 慢性阿片类物质暴露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机体免疫力,戒断期间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默沙东诊疗手册》
  • 《阿片戒断综合征研究综述》等人文库资料

请注意,上述内容基于现有公开资源整理而成,具体病例分析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