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损伤所致痴呆Dementia due to injury to the head
编码6D85.7
关键词
索引词Dementia due to injury to the head、头部损伤所致痴呆
缩写TBI痴呆、创伤性脑损伤所致痴呆
别名脑震荡后痴呆、撞击性脑损伤导致的痴呆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6D86 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
6D86.1痴呆引起的心境症状6D86.Y其他特指的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6D86.Z未特指的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6D86.5痴呆引起的脱抑制6D86.4痴呆引起的激越或攻击性6D86.6痴呆引起的漫游6D86.2痴呆引起的焦虑症状6D86.0痴呆引起的精神病性症状6D86.3痴呆引起的情感淡漠严重度
6D86.3重度6D86.3中度6D86.3轻度具有病因
NA07 颅内损伤
NA07.4A颞叶挫伤NA07.61慢性创伤性硬膜下出血NA07.5创伤性硬膜外出血NA07.83脑干内创伤性出血,原发性或继发性未特指NA07.44小脑局灶性非出血性挫伤NA07.31弥散性小脑损伤NA07.46小脑局灶性撕裂NA07.85脑干内创伤性出血,继发性NA07.47小脑多处局灶性损伤NA07.6创伤性硬膜下出血NA07.6Z未特指的创伤性硬膜下出血NA07.40大脑局灶性非出血性挫伤NA07.4C局灶性脑挫伤NA07.49脑干局灶性血肿或出血NA07.1创伤性脑出血NA07.81丘脑或基底神经节内创伤性出血NA07.42局灶性大脑撕裂NA07.60急性创伤性硬膜下出血NA07.0脑震荡NA07.0Y其他特指的脑震荡NA07.0Z未特指的脑震荡NA07.33脑多部位的弥散性损伤NA07.21局灶性创伤性脑水肿NA07.43大脑多处局灶性损伤NA07.86多发创伤性脑出血NA07.4B脑干局灶性撕裂NA07.4局灶性脑损伤NA07.4Z未特指的局灶性创伤性脑损伤NA07.45小脑局灶性血肿或出血NA07.32弥散性脑干损伤NA07.80脑白质内创伤性出血NA07.07脑震荡伴意识丧失,持续至死亡NA07.48脑干局灶性非出血性挫伤NA07.30弥散性大脑损伤NA07.08脑震荡伴意识丧失,持续时间未特指或由于治疗效应持续时间不详NA07.82小脑创伤性出血NA07.01脑震荡伴不完全性意识丧失,不伴遗忘症NA07.84脑干内创伤性出血,原发性NA07.41大脑局灶性出血性挫伤NA07.4F枕叶脑挫伤NA07.09脑震荡伴意识丧失,持续时间未特指或由于缺乏信息持续时间不详NA07.Y其他特指的颅内损伤NA07.Z未特指的颅内损伤NA07.04脑震荡伴短期意识丧失,持续1小时至不足6小时NA07.00脑震荡伴不完全性意识丧失,伴遗忘症NA07.02脑震荡伴短期意识丧失,持续少于30分钟NA07.4E顶叶脑挫伤NA07.8脑组织内创伤性出血NA07.8Y其他特指的脑组织内创伤性出血NA07.8Z未特指的脑组织内创伤性出血NA07.05脑震荡伴中程意识丧失,持续6小时至不足24小时NA07.3弥漫性脑损伤NA07.3Y其他特指的弥漫性脑损伤NA07.3Z未特指的弥散性创伤性脑损伤NA07.03脑震荡伴短期意识丧失,持续30分钟至不足1小时NA07.7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NA07.20弥散性创伤性脑水肿NA07.4D局灶性脑撕裂NA07.06脑震荡伴意识丧失,持续超过24小时或者直至出院或最近的评估NA07.2创伤性脑水肿NA07.2Y其他特指的创伤性脑水肿NA07.2Z未特指的创伤性脑水肿头部损伤所致痴呆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头部损伤所致痴呆(Dementia due to injury to the head)是一种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组织,导致神经元结构和功能损害,并最终引发认知障碍的状态。这种痴呆可以是急性事件后的直接后果,也可以是长期累积效应的结果。患者表现出的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能力以及人格改变等多方面的认知缺陷,其严重程度和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受伤部位及其受损程度。
病因学特征
-
创伤机制:
- 闭合性颅脑损伤:如交通事故、跌倒或体育运动中的碰撞,可能导致脑震荡、脑挫裂伤等。
- 开放性颅脑损伤:例如枪伤、刺伤等穿透性伤害,造成更广泛的脑组织破坏。
-
病理生理过程:
- 急性期反应:包括局部水肿、出血、细胞坏死等即时效应,这些变化可能立即引起意识丧失、短暂性遗忘等症状。
- 慢性进展因素:随着时间推移,继发性炎症反应、神经胶质增生及血管异常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脑功能障碍的发展,促进痴呆的发生和发展。
-
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
- 有研究发现携带特定基因变异(如APOE ε4等位基因)的人群在经历头部创伤后更容易发展为痴呆症。
- 此外,病毒(尤其是潜伏状态下的HSV-1)感染也可能通过头部损伤被激活而参与痴呆形成过程。
病理机制
-
结构性改变:
- 脑实质内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的萎缩现象,尤其影响到海马区、额叶及其他边缘系统区域时,对记忆形成与存储产生显著不利影响。
- 白质损伤,特别是连接不同大脑区域之间的纤维束受损,干扰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处理速度。
-
功能性失调:
- 神经递质失衡: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被认为是造成记忆力下降的关键原因之一。
- 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持续存在,可诱导神经元凋亡并抑制新突触生成。
- 自由基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加重,加速老化过程。
临床表现
-
认知功能衰退:
- 记忆障碍:近期记忆尤为明显,远期记忆相对保留。
- 执行功能受损:计划制定、问题解决能力减弱。
- 注意力集中困难,易分心。
- 语言表达流畅度下降,命名困难。
- 视空间技能减退,方向感变差。
-
行为与情绪改变:
- 情绪波动大,抑郁、焦虑情绪常见。
- 社交互动减少,兴趣爱好丧失。
- 个性转变,如变得冷漠、孤僻或冲动。
-
日常生活活动受限:
-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需要他人协助完成基本生活事务。
- 驾驶、财务管理等复杂任务难以独立完成。
参考文献:《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中关于头部创伤后认知障碍的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