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细菌性肠道感染Unspecified Bacterial intestinal infections
编码1A0Z
关键词
索引词Bacterial intestinal infections、未特指的细菌性肠道感染、细菌性肠炎NOS、食源性感染、细菌性结肠炎、蜂窝织炎性结肠炎
缩写未特指细菌性肠道感染、未指定细菌性肠炎
别名未知细菌引起的肠炎、不明确细菌性肠炎、不明细菌性肠道疾病、未明细菌性肠炎、不明病原菌性肠炎、不明细菌性肠胃炎
未特指的细菌性肠道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三联征:
- 急性发作性腹泻(≥3次/日,持续≥24小时)
- 腹痛(脐周或下腹部)
- 排除病毒性/寄生虫性感染证据(粪便抗原检测阴性)
- 实验室支持:
- 粪便镜检显示白细胞≥15/HPF或隐血阳性
- 临床三联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30 mg/L
- 血沉(ESR)≥20 mm/h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72小时内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未煮熟肉类、生乳制品)
- 接触过急性腹泻患者或疫区旅行史
- 炎症标志物: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临床三联征+实验室支持
- 高度疑似:临床三联征+至少1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初步评估
├─粪便检查
│ ├─常规(白细胞、红细胞、隐血)
│ ├─培养(需氧/厌氧)
│ └─多重PCR(16S rRNA广谱检测)
├─血液检查
│ ├─血常规(WBC、中性粒%)
│ └─炎症标志物(CRP、PCT)
└─影像学
├─腹部超声(肠壁厚度、淋巴结)
└─CT(排除穿孔/脓肿) -
判断逻辑:
- 粪便白细胞阳性:优先考虑侵袭性细菌(志贺菌/沙门氏菌)
- 培养阴性但PCR阳性:提示常规培养基不支持的病原体(如部分弯曲菌)
- CRP>50 mg/L+PCT≥0.5 ng/mL:强烈提示细菌性感染
- 腹部超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支持细菌性肠炎诊断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粪便常规:
- 白细胞≥15/HPF:侵袭性肠炎(敏感性82%,特异性76%)
- 隐血阳性+无红细胞:提示产毒素性细菌感染
-
血液检查:
- 中性粒细胞≥80%+WBC≥12×10⁹/L:细菌感染可能性>85%
- PCT≥2 ng/mL:提示全身性细菌感染或重症肠道感染
-
粪便培养:
- 需氧培养阴性+临床症状持续:需考虑难辨梭菌(需特殊培养基)或耶尔森菌(需低温培养)
-
血清学检测:
- 广谱抗LPS抗体阳性:提示近期革兰阴性菌感染,但无法确定具体菌种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以临床表现结合粪便炎性标志物为主,病原学检测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 检查优先级:
- 粪便常规+隐血(快速筛查)
- 炎症标志物(CRP/PCT)
- 影像学(排除并发症)
- 注意事项:
- 抗生素使用前务必留取粪便标本
-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增加血培养检查
参考文献:
WHO《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指南(2023)》
IDSA《感染性腹泻诊断与管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细菌性肠炎诊治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