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形疟Malaria due to Plasmodium ovale
编码1F43
关键词
索引词Malaria due to Plasmodium ovale、卵形疟、卵形疟,由卵形疟原虫引起
同义词ovale tertian malaria、plasmodium ovale fever、malaria fever by plasmodium ovale、ovale malaria、malaria by plasmodium ovale、malarial ovale
缩写PO
别名卵形疟疾
(1F43)卵形疟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间歇性发热:
- 每48小时发作一次高热(72%-88%),伴随剧烈寒战后体温骤升至40℃以上(WHO疟疾报告,2023)。
- 发热周期较规律,但部分患者初期表现为不规则发热(15%-25%)。
- 寒战与出汗:
- 发热前常伴剧烈寒战(65%-80%),退热期大量出汗(UpToDate,2024)。
- 头痛与肌痛:
- 持续性头痛(60%-75%)及全身肌肉/关节疼痛(50%-65%),与寄生虫代谢产物引发的炎症反应相关。
非典型症状
- 胃肠道症状:
- 恶心(40%-55%)、呕吐(25%-35%)及腹痛(10%-20%),多见于儿童及免疫抑制患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9)。
- 乏力与贫血:
- 进行性乏力(70%-85%),与红细胞破坏导致的贫血相关(Hb <10g/dL见于30%-45%患者)。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脾肿大:
- 触诊可及脾脏肿大(40%-55%),病程超过2周者更显著(《柳叶刀传染病》,2021)。
- 贫血体征:
- 结膜苍白(50%-65%)、心率增快(>100次/分,30%-40%),与溶血相关。
并发症相关体征
- 肝肿大:
- 轻度肝肿大(25%-35%),伴肝功能异常(ALT升高,15%-25%)。
- 低血压:
- 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5%-10%),提示全身炎症反应。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病原学检测:
- 外周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可见卵形疟原虫环状体及成熟裂殖体,红细胞边缘呈椭圆形(特异性标志,检出率:急性期85%-95%)。
- PCR检测:针对P. ovale特异性基因(如Poc/Pow基因)敏感性达98%-100%(《临床微生物学杂志》,2022)。
-
血清学异常:
-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70%-85%),C反应蛋白(CRP)>50mg/L(60%-75%)。
-
影像学表现:
- 腹部超声:脾脏体积增大(长径>12cm,30%-45%),偶见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肿大(10%-15%)。
注:
- 免疫抑制患者(如HIV感染者)更易出现非典型症状(如神经系统表现)及复发(休眠子激活率:间日疟/卵形疟为20%-30%)。
- 儿童与孕妇:贫血进展更快(Hb下降速率>1g/dL/天),需警惕低血糖及胎儿宫内窘迫风险。
数据来源:
- WHO《全球疟疾报告(2023)》
- UpToDate临床顾问(2024更新版)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卵形疟临床特征分析(2019)
- 《柳叶刀传染病》:疟疾并发症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