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HIV disease clinical stage 3 associated with malaria
编码1C61.2
关键词
索引词HIV disease clinical stage 3 associated with malaria、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临床3期合并疟疾
缩写HIV-3-期-合并-疟疾、AIDS-合并-疟疾
别名晚期艾滋病合并疟疾、艾滋三期疟疾、艾滋病晚期疟疾感染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G30 慢性疼痛
MG30.62慢性口腔颌面部神经痛MG30.20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41慢性血管源性内脏痛MG30.5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Y其他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5Z未特指的慢性神经性疼痛MG30.02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痛MG30.42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MG30.50慢性中枢神经性疼痛MG30.0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0Y其他特指的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0Z未特指的原发性慢性疼痛MG30.40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慢性内脏痛MG30.31结构改变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Y其他特指的慢性疼痛MG30.Z未特指的慢性疼痛MG30.11癌症治疗后慢性疼痛MG30.04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MG30.64与稳态紊乱或非药物治疗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5与颅或颈部血管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MG30.63与慢性继发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的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3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32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继发性骨骼肌肉疼痛MG30.03慢性原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6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头痛或口腔颌面部痛MG30.21手术后慢性疼痛MG30.67与某种物质或其停用有关的慢性头痛MG30.10慢性癌痛MG30.30持续炎症引起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MG30.61慢性牙痛MG30.51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MG30.4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Y其他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4Z未特指的慢性继发性内脏痛MG30.00慢性原发性内脏痛MG30.1慢性癌性疼痛MG30.1Y其他特指的慢性癌性疼痛MG30.1Z未特指的慢性癌性疼痛MG30.01慢性广泛疼痛MG30.2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Y其他特指的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2Z未特指的手术后或创伤后慢性疼痛MG30.66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相关的慢性头痛或口面部疼痛关联情况
MG30.66脓胸MG30.66腹泻MG30.66卵形疟1F41 间日疟
1F41.Y间日疟伴其他并发症1F41.Z间日疟不伴并发症1F41.0间日疟伴脾破裂1D01 感染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1D01.00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1D01.1真菌性脑膜炎1D01.Y其他特指的感染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1D01.Z感染性脑膜炎,未特指的1D01.2寄生虫或原虫性脑膜炎1D01.0细菌性脑膜炎1D01.0Y其他特指的细菌性脑膜炎1D01.0Z未特指的细菌性脑膜炎1D01.3良性复发性脑膜炎1D01.3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1D01.3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CA40.0 细菌性肺炎
CA40.08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3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炎CA40.00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CA40.0Y其他特指的细菌性肺炎CA40.0Z未特指的细菌性肺炎CA40.07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6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CA40.01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肺炎CA40.02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CA40.05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肺炎CA40.04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4B00 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
4B00.11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Y其他特指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4B00.10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01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1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1Z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症4B00.00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0Z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B00.0Z过度体重下降4B00.0Z毛状白斑 贫血或其他红细胞疾患
3A00.01慢性出血后贫血3A01.3内因子缺乏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3Y其他特指的内因子缺乏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3Z未特指的内因子缺乏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20.5Evans综合征3A02.4药物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72.0先天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72.0Y其他特指的先天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72.0Z未特指的先天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03.40获得性吡哆醇缺乏性贫血3A81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3A81.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3A81.Z未特指的获得性红细胞增多症3A60.1遗传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10.1腺苷脱氨酶过多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03.3铜缺乏性贫血3A81.1过度输血或违规增血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3A01.2低摄入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51.4复合杂合子镰状细胞疾患伴危象3A51.8氧亲和力低的血红蛋白3A02.0遗传性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21.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A01.1新生儿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61.1慢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20.4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A81.0低氧(包括高海拔)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3A51.7高亲和力血红蛋白病3A51.9血红蛋白O病3A01.0遗传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4肠道疾病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01.30恶性贫血3A02.3肠道吸收减少引起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51.6血红蛋白D病3A00.3需求增加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3A00缺铁性贫血3A00.Y其他特指的缺铁性贫血3A00.Z未特指的缺铁性贫血3A71.0肿瘤引起的贫血3A70.12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80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3A80.Y其他特指的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3A80.Z未特指的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3A51.B血红蛋白C/β地中海贫血复合杂合子--溶血性贫血3A4Z未特指的溶血性贫血3A10.3家族性假性高钾血症3A03.42获得性硫胺素缺乏性贫血3A01.5药物性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3A51.1镰状细胞病不伴危象3A00.2吸收减少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3A00.1低摄入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3A81.2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3A61.0急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20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3A20.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3A20.Z未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3A03.5获得性维生素A缺乏性贫血3A20.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抗体型--获得性溶血性贫血3A2Z未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3A50.03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型α0地中海贫血3A20.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混合型,冷抗体型和温抗体型3A51.A血红蛋白E病3A70.10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10遗传性溶血性贫血3A10.Y其他特指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3A10.Z未特指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3A50.00轻型α地中海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6Z未特指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91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A71慢性病引起的贫血3A71.Y其他特指的慢疾病引起的贫血3A71.Z慢性病引起的贫血,未特指的3A51.0镰状细胞特性3A03.4获得性其他维生素B缺乏性贫血3A03.4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其他维生素B缺乏性贫血3A50.2β地中海贫血3A02.2需求增加引起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10.0磷酸己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10.0Y其他特指的磷酸己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10.0Z未特指的磷酸己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51.5血红蛋白C病3A03.41获得性核黄素缺乏性贫血3A60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60.Z未特指的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9Y其他特指的贫血或红细胞疾患3A9Z贫血或红细胞疾患,未特指的3A72铁粒幼细胞贫血3A72.Z未特指的铁粒幼细胞贫血3A03.1蛋白缺乏性贫血3A51.3复合杂合子镰状细胞疾患不伴危象3A03其他营养性或代谢性贫血3A03.Y其他或未特指的营养或代谢性贫血3A94急性出血后贫血3A03.6获得性维生素E缺乏性贫血3A50地中海贫血3A50.Y其他特指的地中海贫血3A50.Z未特指的地中海贫血3A70.0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21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3A21.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3A21.Z未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非免疫性3A50.4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症3A03.0遗传性乳清酸尿症3A61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61.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61.Z未特指的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红细胞增多症3A8Z未特指的红细胞增多症3A90急性病贫血3A70再生障碍性贫血3A70.Z未特指的再生障碍性贫血3A10.00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A50.3δ,δ-β或γ-δ-β地中海贫血3A50.0α地中海贫血3A50.0Y其他特指的α地中海贫血3A50.0Z未特指的α地中海贫血3A51.2镰状细胞病伴危象3A92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A01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A01.Y其他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A01.Z未特指的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3A02.1低摄入引起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21.2溶血尿毒症综合征3A60.0先天性非遗传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A50.1α地中海贫血相关综合征3A03.2坏血病性贫血3A10.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A20.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3A93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A70.1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70.1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70.1Z未特指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A72.01遗传性综合征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A71.1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贫血3A70.11其他外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3A72.00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21.0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3A50.01地中海贫血α链变异3A71.2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3A20.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3A7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3A02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02.Y其他特指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02.Z未特指的叶酸盐缺乏性贫血3A00.0失血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3A00.0Z失血引起的获得性缺铁性贫血,未特指的3A50.02血红蛋白H病(包括– α/–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3A1Y其他特指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3A80.0原发性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营养性或代谢性贫血3A72.1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3A51镰状细胞疾患或其他血红蛋白病3A51.Y其他特指的镰状细胞疾患或其他血红蛋白病3A51.Z未特指的镰状细胞疾患或其他血红蛋白病 感染相关性关节病
FA10.2关节真菌感染FA12.3寄生虫性感染后关节炎FA11反应性关节病FA11.Y其他特指的反应性关节病FA11.Z未特指的反应性关节病FA11.1继发于免疫接种的关节病FA12.1病毒性感染后关节炎FA11.0肠旁路术后关节病FA10.0关节细菌感染FA12感染后关节炎FA12.Y其他特指的感染后关节炎FA12.Z未特指的感染后关节炎FA13感染性脊柱关节炎FA1Y其他特指的感染相关性关节病FA1Z未特指的感染相关性关节病FA12.0细菌性感染后关节炎FA11.2继发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关节病FA10.1关节病毒感染FA10关节直接感染FA10.Z未特指的关节直接感染FA12.2真菌性感染后关节炎FA12.2唇或口腔黏膜念珠菌病1F40 恶性疟
1F40.0恶性疟伴脑部并发症1F40.Y其他严重、复杂的恶性疟1F40.Z未特指的恶性疟3B64 血小板减少症
3B64.00先天性非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14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64.13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10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64.1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64.1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1Y其他特指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1Z未特指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0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0Z未特指的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Z未特指的血小板减少症3B64.12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64.01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3B64.01感染性肌炎1F42 三日疟
1F42.0三日疟伴肾病1F42.Y三日疟伴其他并发症1F42.Z三日疟不伴并发症DA0C.3 坏死性牙周病
DA0C.30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DA0C.31坏疽性口炎DA0C.3Y其他特指的坏死性牙周病DA0C.3Z未特指的坏死性牙周病DA0C.3Z其他或不明原因的发热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HIV感染临床3期,也称为艾滋病期,是HIV感染进程中的一个晚期阶段。在这一阶段,患者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通常降至200个/µL以下,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患者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等)和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当HIV感染临床3期的患者同时感染疟疾时,则被归类为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
病因学特征
-
HIV感染机制:
- HIV通过攻击并破坏人体内的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随着疾病进展至临床3期,患者体内CD4+ 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使机体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蚊子传播。在免疫系统正常的个体中,疟疾虽然严重但可治疗;然而,在免疫抑制状态下,疟疾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增加。
-
双重感染风险因素:
- 在HIV感染3期,由于免疫防御能力减弱,患者更容易发生疟疾感染或复发。
- 两种疾病的共同流行区域(如非洲部分地区),使得共感染成为常见现象。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差、医疗资源有限的环境中,HIV感染者更可能暴露于疟疾的风险之中。
- 慢性炎症状态可能导致宿主对疟原虫的免疫反应改变,从而影响疟疾的表现形式及其对抗治疗的反应性。
病理机制
-
免疫系统损害:
- HIV感染导致T辅助细胞大量死亡,干扰了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以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这些变化增加了疟疾感染的机会,并且可能加重其病情。
-
疟原虫生命周期影响:
-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并释放毒素引起溶血,这不仅直接伤害了宿主体内已脆弱的血液系统,还进一步加剧了因HIV所致贫血状况。
- 缺乏有效免疫应答的情况下,疟原虫可以在体内长期存在,反复发作,造成持续性的健康损害。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发热:间歇性高热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伴随寒战、出汗等症状。
- 脾肿大与贫血: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脾脏增大,以及由于频繁的溶血而导致的慢性贫血。
-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也是较普遍的现象。
- 神经系统异常:部分病人可能会经历头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脑部受累表现。
- 皮肤病变:包括皮疹、瘙痒及其他非特异性皮肤改变。
- 体重减轻与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体力衰弱等综合症状较为普遍。
综上所述,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复合性疾病状态,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与管理。
参考文献:
- 《Fields Virology》
-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相关指南和报告
-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
请注意,上述信息基于目前可获得的专业资料整理而成,针对HIV感染临床3期合并疟疾的具体诊断标准及最新研究成果,请以权威医学出版物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