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或新生儿寄生虫病Parasitic diseases in the fetus or newborn
编码KA64
子码范围KA64.0 - KA64.Z
关键词
索引词Parasitic diseases in the fetus or newborn
缩写FNPD
别名胎儿寄生虫病、新生儿寄生虫病、胎儿或新生儿寄生虫性疾病、围生期寄生虫感染、胎儿或新生儿寄生虫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疟疾
1F40.0恶性疟伴脑部并发症1F43卵形疟1F41间日疟1F41.Y间日疟伴其他并发症1F41.Z间日疟不伴并发症1F44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1F4Z未特指的疟疾1F41.0间日疟伴脾破裂1F42.0三日疟伴肾病1F40恶性疟1F40.Y其他严重、复杂的恶性疟1F40.Z未特指的恶性疟1F45疟疾,无寄生虫学证实1F42三日疟1F42.Y三日疟伴其他并发症1F42.Z三日疟不伴并发症 蠕虫病
1F66.31马来丝虫病1F6A盘尾丝虫病1F6A.Y其他特指的盘尾丝虫病1F6A.Z未特指的盘尾丝虫病1F81双腔吸虫病1F86.5血吸虫性肺炎1F68钩虫病1F68.Y其他特指的钩虫病1F68.Z未特指的钩虫病1F86.2日本血吸虫病--绦虫病1F7Y其他特指的绦虫病1F7Z未特指的绦虫病1F86血吸虫病1F86.Z未特指的或未知血吸虫种类的血吸虫病1F6A.0眼盘尾丝虫病1F70猪囊尾蚴病1F70.Y其他特指的猪囊尾蚴病1F70.Z未特指的猪囊尾蚴病1F66.32帝纹丝虫病1F73.1肺棘球蚴感染1F73.3中枢神经系统棘球蚴感染1F66.2布鲁格丝虫属引起的丝虫病1F86.0埃及血吸虫病1F84后睾吸虫病1F85并殖吸虫病1F6H弯口线虫病1F73棘球蚴病1F73.Y其他特指的棘球蚴病1F73.Z棘球蚴病,未特指的1F66.1曼森线虫病1F68.0钩虫病1F86.3其他血吸虫病1F66.30班氏丝虫病1F64麦地那龙线虫病1F69结节线虫病1F71裂头绦虫病1F76.1牛带绦虫病1F6F毛圆线虫病1F60管圆线虫病1F60.Y其他特指的管圆线虫病1F60.Z管圆线虫病,未特指的1F62蛔虫病1F9Z未特指的蠕虫病1F6D弓首蛔虫病1F60.0广州管圆线虫病所致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1F90.0混合性肠道蠕虫病1F73.2骨棘球蚴感染1F91裂头绦虫病和裂头蚴病1F6A.1皮肤盘尾丝虫病1F66丝虫病1F66.Y其他特指的丝虫病1F66.Z未特指的丝虫病1F90.2肠道蠕虫病,未特指的1F61异尖线虫病1F70.1眼囊尾蚴病1F74膜壳绦虫病1F6B类圆线虫病1F75裂头蚴病--吸虫病1F8Y其他特指的吸虫病1F8Z未特指的吸虫病1F66.3淋巴丝虫病1F66.3Z未特指的淋巴丝虫病1F67颚口线虫病1F6E旋毛虫病1F73.0肝棘球蚴感染1F63.0肠毛细线虫病1F76.0猪带绦虫病1F6G鞭虫病1F70.0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1F70.0Y其他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1F70.0Z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囊尾蚴病1F72复孔绦虫病1F90.1肠道寄生虫侵染,其他方面未特指1F70.00囊尾蚴病脑膜炎1F6C比翼线虫病1F60.1肠道管圆线虫病--线虫病1F6Y其他特指的线虫病1F6Z未特指的线虫病1F65蛲虫病1F86.4尾蚴性皮炎1F68.1美洲钩虫病1F82片吸虫病1F68.2皮肤幼虫移行症1F66.0罗阿丝虫病1F76带绦虫病1F76.Y其他特指的带绦虫病1F76.Z带绦虫病,未特指的1F66.4皮下恶丝虫病1F83姜片吸虫病1F63毛细线虫病1F63.Y其他特指的毛细线虫病1F63.Z未特指的毛细线虫病1F90其他和未特指的寄生蠕虫侵染1F90.Y其他和未特指的寄生蠕虫侵染,其他特指的1F90.Z其他和未特指的寄生蠕虫侵染,未特指的1F80华支睾吸虫病1F86.1曼氏血吸虫病1F86.1其他特指的寄生虫病1F86.1未特指的寄生虫病 体表寄生虫侵染
1G00虱病1G00.Z未特指部位或类型的虱病1G01.0眼蝇蛆病1G01.2喉蝇蛆病1G00.0头虱病1G01.3皮肤蝇蛆病1G01蝇蛆病1G01.Y其他特指的蝇蛆病1G01.Z蝇蛆病,未特指的1G07.0蠕形螨侵染1G06臭虫痒症1G07螨虫侵染1G07.Y其他特指寄生螨虫的皮肤侵染1G07.Z未特指的螨虫侵染1G02体表水蛭病1G04.0经典疥疮1G05潜蚤病1G01.1鼻咽蝇蛆病1G00.1体虱病1G0Y其他特指的体表寄生虫侵染1G0Z不明或未特指的体表寄生虫侵染1G04.1结痂性疥疮1G04疥疮1G04.Y其他和未特指的疥疮1G04.Z未特指的疥疮1G03阴虱病 非肠道原虫病
1F58微孢子虫病1F54利什曼病1F54.Z利什曼病,未特指的1F56鼻孢子虫病1F51.1罗德西亚锥虫病1F51.1Y其他特指的罗德西亚锥虫病1F51.1Z未特指的罗德西亚锥虫病1F57.2肺刚地弓形虫病1F54.1皮肤利什曼病1F53.4美洲锥虫病引起的脑膜炎1F53美洲锥虫病1F53.Y其他特指的美洲锥虫病1F53.Z美洲锥虫病,未特指的1F57.0刚地弓形虫所致肝炎1F51.10罗德西亚锥虫病脑膜炎1F54.0内脏利什曼病1F51.0冈比亚锥虫病1F51.0Y其他特指的冈比亚锥虫病1F51.0Z未特指的冈比亚锥虫病1F55纳格勒阿米巴病1F51.00冈比亚锥虫病脑膜炎1F53.2慢性美洲锥虫病伴心脏受累1F54.2黏膜皮肤利什曼病1F52巴贝虫病1F53.3美洲锥虫病伴消化系统受累1F50棘阿米巴病1F53.1急性美洲锥虫病不伴心脏受累1F57.1刚地弓形虫脑膜脑炎1F57弓形虫病1F57.Y其他特指的弓形虫病1F57.Z未特指的弓形虫病1F5Z未特指的原虫病1F57.3刚地弓形虫眼病1F51非洲锥虫病1F51.Y其他特指的非洲锥虫病1F51.Z非洲锥虫病,未特指的胎儿或新生儿寄生虫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胎儿或新生儿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影响胎儿或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感染可通过胎盘传播(先天性感染)、分娩过程中的接触或出生后早期环境暴露获得。寄生虫病可能导致围生期多系统受累,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存及长期发育。
病因学特征
-
寄生虫种类及传播途径:
- 先天性弓形虫病(KA64.0):由孕妇感染刚地弓形虫后经胎盘垂直传播,可致胎儿脑实质损伤、视网膜脉络膜炎及颅内钙化。
- 先天性疟疾(KA64.1):疟原虫经胎盘传播,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 其他特指的胎儿或新生儿寄生虫病(KA64.Y):包括经产道感染(如阴道毛滴虫)或出生后接触感染的寄生虫(如蓝氏贾第鞭毛虫),后者常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
- 未特指的胎儿或新生儿寄生虫病(KA64.Z):病原体未明确的寄生虫感染。
-
母体因素:
- 免疫抑制状态:如HIV感染、妊娠期免疫耐受增强,增加寄生虫活动性感染风险。
- 暴露高风险环境:卫生条件差、寄生虫病流行区的居住或旅行史。
- 围生期原发感染:孕期初次感染寄生虫更易发生垂直传播。
-
新生儿因素:
- 免疫缺陷: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被动抗体不足及固有免疫未成熟,易发生重症感染。
- 院内感染风险: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可能通过医疗操作或器械接触寄生虫。
病理机制
-
直接损害:
- 寄生虫直接侵袭组织,如弓形虫破坏神经细胞,疟原虫引起红细胞裂解。
- 机械性阻塞:如脑实质内包裹形成导致脑积水。
-
免疫介导的损伤:
- 过度炎症反应:寄生虫抗原触发Th1型细胞因子风暴,加重组织损伤(如弓形虫脑炎)。
- 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如疟原虫抗原模拟宿主蛋白诱发免疫复合物沉积。
-
代谢和营养剥夺:
- 寄生虫竞争性消耗宿主营养素(如铁、蛋白质),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
- 肠道寄生虫(如贾第虫)破坏肠黏膜屏障,引发吸收不良综合征。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先天性弓形虫病:三联征(脑积水/小头畸形、视网膜脉络膜炎、颅内钙化),伴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
- 先天性疟疾:生后48小时内出现发热、溶血性黄疸、脾肿大及严重贫血。
- 其他寄生虫病:
- 肠道感染:迁延性腹泻、脱水、体重不增。
- 系统性感染:发热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炎样症状(如肺吸虫幼虫移行)。
-
慢性后遗症:
- 神经系统:癫痫、智力障碍、感音性耳聋(弓形虫病)。
- 眼科:视力丧失、斜视(视网膜瘢痕形成)。
- 生长发育:身高/头围低于同龄标准。
参考文献:《Fields Virology》、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及相关医学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