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粘连Endometriosis-related adhesions
编码GA10.J
关键词
索引词Endometriosis-related adhesions、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附件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附件致密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附件膜状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附件薄膜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直肠子宫陷凹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直肠子宫陷凹致密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直肠子宫陷凹膜状粘连
缩写EM相关性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粘连
别名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连、内异症相关性粘连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2GU7 女性生殖器官
XA0MU9小阴唇XA1LK7阴道XA3FR4子宫内膜基质XA9BM1加特纳管XA5WW1子宫颈XA3C45阴蒂包皮XA1A52外阴前庭XA4851阴蒂XA9DM0子宫内膜腺体XA5229子宫体XA11L9阴唇XA27K9巴氏腺XA0565外阴后阴唇系带XA6FA5卵巢皮质XA7E69子宫附件XA3A69处女膜XA7F09子宫峡部XA3QZ2子宫腔XA8QA8子宫内膜XA3V49子宫底XA0KR7子宫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XA3Z33子宫内口XA78U5外阴XA7Z73宫颈管XA9HG1子宫旁组织XA46V2阴道穹窿XA1QK0卵巢XA59G9大阴唇XA99N3子宫XA4AH3阴道口XA2LU5子宫肌层XA44X6卵巢髓质XA3EF0输卵管临床表现
XA3EF0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XA3EF0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慢性内脏痛严重度
XA3EF0无子宫内膜异位XA3EF0膜状子宫内膜异位XA3EF0致密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粘连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粘连(ICD11编码:GA10.J)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盆腔内的生长,导致周围器官或组织之间发生异常纤维性连接。这种粘连可发生于卵巢、输卵管、直肠子宫陷凹等区域,引起疼痛和生殖功能障碍。
病因学特征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机制:
- 种植学说:经血逆流携带的子宫内膜细胞在盆腔其他部位种植并生长。
- 炎症反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引发局部慢性炎症反应,促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管生成,从而形成粘连。
- 免疫系统异常: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导致其持续存在并发展为病灶。
-
诱发因素:
-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
- 激素影响:雌激素水平升高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发展,增加粘连风险。
- 手术操作:如剖宫产、流产术等妇科手术可能造成盆腔内环境改变,促进粘连形成。
-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激素代谢失调可间接促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病理机制
-
纤维化过程:
- 病灶处的炎症反应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大量胶原和其他基质成分,导致局部组织结构硬化,形成致密或膜状粘连。
-
粘连类型:
- 附件粘连:涉及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间的粘连。
- 直肠子宫陷凹粘连:指子宫后方与直肠之间的区域出现的粘连,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盆腔痛症状。
-
出血模式:
- 异位病灶周期性出血伴随炎症介质释放,加重局部损伤并促进粘连进展。
- 部分粘连带中可能存在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慢性渗血。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盆腔疼痛:包括月经期加剧的下腹痛、性交痛及排便时不适感。
- 不孕:因输卵管阻塞或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生育障碍。
- 月经异常:部分患者伴有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 其他:如肠道或膀胱功能障碍(病变累及相应器官时)。
参考文献:基于《中华妇产科杂志》及相关专业文献资料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