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间掌侧静脉Volar interosseous vei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2C08

核心定义

骨间掌侧静脉(Volar Interosseous Vein)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骨间掌侧静脉位于前臂掌侧(即前臂内侧),沿尺骨和桡骨之间的骨间膜走行,具体位于前臂中段至远端区域。
  • 重要毗邻
    • 深层:与骨间掌侧动脉伴行。
    • 周围肌肉:邻近旋前方肌、骨间肌及骨间膜。
    • 近端汇入:最终汇入尺静脉或桡静脉,最终血液回流至贵要静脉或头静脉。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循环系统的静脉分支,具体为上肢静脉系统的一部分。
  • 功能
    • 收集前臂深层肌肉(如骨间肌、旋前方肌)及骨膜的静脉血液。
    • 将血液回流至肘部静脉系统,参与调节前臂深部组织的血液回流。
3. 组织结构
  • 组成:由内皮细胞、中膜的平滑肌层和外膜的结缔组织构成。
  • 分支与连接
    • 与骨间背侧静脉(位于背侧)通过吻合支形成交通。
    • 收集来自掌侧骨间神经血管束的静脉属支。
4. 功能与作用
  • 主要功能
    • 作为前臂深静脉回流的主干之一,尤其在肌肉活动时(如握拳)促进血液回流。
    • 与浅静脉系统(如头静脉、贵要静脉)通过侧支形成网络,维持循环稳定性。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静脉血栓:前臂深静脉血栓可能累及骨间掌侧静脉,导致局部肿胀、疼痛或皮肤发红(需与动脉栓塞鉴别)。
    • 静脉损伤:前臂创伤或手术(如骨折固定术)可能损伤该静脉,引起出血或血肿。
    • 淋巴水肿:罕见情况下,静脉回流障碍可能加重淋巴液积聚。
  • 治疗方法
    • 血栓治疗: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或溶栓治疗(需影像学确认)。
    • 手术干预:严重损伤时需缝合修复或血管重建。
  • 康复要点
    • 静脉血栓患者需避免剧烈活动,穿戴弹力绷带促进回流。
    • 术后需监测局部肿胀或疼痛,预防感染。
6. 常见误区
  • 与骨间背侧静脉混淆:骨间掌侧静脉位于前臂掌侧,而背侧分支位于背侧,二者通过吻合支连接但位置不同。
  • 误认为直接连接手部主静脉:其主要功能是回流至前臂主静脉(如尺静脉),而非直接连接手掌静脉网。

参考文献

  1. Gray's Anatomy for Students (4th ed.), Elsevier, 2019.
    • 描述前臂静脉解剖结构及功能。
  2. Netter's Atlas of Human Anatomy (第1-3卷), 第1卷第2章.
    • 骨间掌侧静脉的解剖位置与毗邻关系图示。
  3. UpToDate: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与治疗(2024年更新)。
    • 涉及骨间掌侧静脉血栓的诊断与处理建议。

总结

骨间掌侧静脉是前臂深静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剖位置和功能对于临床诊断(如血栓、损伤)及手术操作(如血管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需结合影像学(如超声、CT)明确其解剖变异,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