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H87F9

核心定义

增生性肌炎的综合解析


一、组织病理学详细特征

  1. 显微镜下核心表现

    • 棋盘格样结构:肌束间纤维母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条带状或网格状分隔,低倍镜下呈现棋盘格样模式(checkerboard pattern)。
    • 细胞成分:增生的梭形纤维母细胞、嗜碱性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 肌纤维保护:横纹肌纤维结构正常,未受侵犯,仅被增生间质分隔。
    • 间质变化:黏液样变性、胶原纤维增生,少数病例可见钙化或骨化(需与骨化性肌炎鉴别)。
  2. 免疫组化特征

    • 阳性标记:Vimentin(强阳性)、α-SMA(部分表达)、CD99(部分病例)。
    • 阴性标记:Desmin(肌纤维本身Desmin阳性,但增生间质细胞阴性)。
    • 节细胞样细胞:部分病例可见多边形细胞,表达S-100蛋白(需与节细胞神经瘤鉴别)。
  3. 分子病理特征

    • 目前无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 无基因重排或突变特征(如EWSR1-SMAD3等)。
  4. 鉴别诊断

    • 增生性筋膜炎:病变位于皮下筋膜,不累及深部肌束。
    • 结节性筋膜炎:边界清晰,多见于年轻患者,细胞丰富且核分裂象多。
    • 骨化性肌炎:有明确外伤史,X线可见骨化影。
    • 横纹肌肉瘤:肌纤维被破坏,可见异型性明显的原始间叶细胞。
    • 纤维肉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增多,常伴坏死。

二、肿瘤性质

  1. 分类

    • WHO分类:良性纤维母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肿瘤(WHO 1级)。
    • 亚型归属:假肉瘤性反应性增生性病变(pseudosarcomatous lesion)。
  2. 生物学行为

    • 自限性:多数病例可自行消退,部分需手术切除。
    • 局部侵袭性:无侵袭性生长,无转移潜能。

三、分化、分期与分级

  1. 分化程度

    • 完全分化: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为良性表型,无异型性。
  2. 分期

    • 无需分期(良性肿瘤,无转移风险)。

四、进展风险评估

  1. 临床高危因素

    • 无特异性高危因素,但需警惕肿瘤快速增长或伴随疼痛(可能需与恶性肿瘤鉴别)。
  2. 病理高危因素

    • 无(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或坏死均不支持恶性)。
  3. 复发与转移风险

    • 复发率:完整切除后极低(<5%)。
    • 转移风险:无转移报道。

五、临床管理建议

  • 影像学特征:超声横断面可见“龟背样”回声(增生间质与肌纤维交错分布)。
  • 确诊方法:组织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排除恶性肿瘤)。
  • 随访重点:监测病变缩小或稳定,避免过度治疗。

总结

增生性肌炎是肌束间纤维母细胞的反应性增生,属良性病变,需与恶性肿瘤及骨化性肌炎等鉴别。其自限性特点及特征性病理表现是诊断关键,完整切除或观察随访是主要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 (5th ed., 2020).
  2. Kern JH. Proliferative myositis. Arch Pathol 1960;70(4):420-425.
  3. 肖鹤, 宋宴鹏. 增生性肌炎超声表现[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9, 16(6): 380-381.
  4. 张翠平. 高频超声在增生性肌炎诊断中的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20): 2419-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