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妥英钠Epanuti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45R0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乙内酰脲衍生物类抗癫痫药)
  • 来源与性状
    苯妥英钠为人工合成的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其药理作用机制基于对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通过抑制异常高频放电扩散,稳定细胞膜电位。该药物自20世纪30年代起用于癫痫治疗,是传统抗癫痫药物代表之一。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
    原因:虽需严格管理血药浓度,但未列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毒性药品管制范围。
  • 临床价值
    替代药(A)
    原因:作为经典抗癫痫药,目前仍用于特定癫痫类型(如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和洋地黄中毒相关心律失常,但因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多,临床逐渐被新型抗癫痫药(如左乙拉西坦)替代。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1. 抗癫痫

    • 适应症: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单纯/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
    • 机制:抑制钠离子内流,稳定神经元膜电位,阻断异常放电扩散
    • 特点:起效缓慢(口服4-12小时达峰),需长期维持治疗
  2. 抗神经痛

    •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 机制:降低周围神经异常兴奋性
  3. 抗心律失常

    • 适应症: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
    • 机制:抑制心肌钙离子内流,降低自律性
  4. 其他应用

    • 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肌强直症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1. 神经系统: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头晕、嗜睡
    2. 口腔:牙龈增生(长期使用发生率>50%)
    3. 代谢: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软化症风险)
    4. 血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干扰叶酸吸收)
    5. 过敏反应: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禁忌与风险

    1. 绝对禁忌:失神发作(小发作)、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
    2. 相对禁忌:妊娠期(致畸风险)、哺乳期(乳汁分泌)
    3. 药物相互作用
      • 增强华法林、磺脲类降糖药作用
      • 降低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疗效
    4. 监测要求
      • 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有效范围10-20μg/mL)
      • 长期用药者需监测肝功能、骨密度及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 《苯妥英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修订版)
  2. 抗癫痫药物药理学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年)
  3. 洋地黄中毒诊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2025年)
  4. 《临床用药须知》(国家药典委员会,2025年版)

提示:具体用药需在神经内科或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严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