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8XH2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强心苷类)
  • 来源与性状
    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是毛花苷C(Lanatoside C)的衍生物,通过去乙酰化制备。其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属于洋地黄糖苷类化合物。历史上作为速效强心苷类药物,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快速控制。
  • 管理级别
    Rx-C2.2(第二类精神药品)
    原因:作为强心苷类药物,需严格管控剂量以避免中毒风险,但未列入麻醉或第一类精神药品目录。
  • 临床价值
    首选药(F)
    原因:在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时,因其起效快(静脉注射5-30分钟起效)、半衰期短(31-36小时),可快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是临床紧急处理的首选药物。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1. 心力衰竭
    • 急性心功能不全:迅速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短期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肺淤血。
  2. 心律失常控制
    • 心房颤动/扑动:通过抑制房室结传导,减慢心室率(如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终止发作。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1. 心脏毒性:室性早搏(33%病例)、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
    2.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刺激延髓中枢)。
    3. 神经系统:头痛、精神错乱、视觉异常(“黄视”)。
    4. 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罕见)。
  • 禁忌与风险

    1. 禁忌人群
      • 洋地黄中毒史、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房扑。
      • 严重心动过缓(<50次/分)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2. 风险管控
      • 治疗窗窄,需严格监测血药浓度(目标0.5-2.0 ng/mL)。
      • 低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患者易中毒,需调整剂量。
    3. 药物相互作用
      • 与胺碘酮、维拉帕米联用增加中毒风险;与利尿剂联用加重低钾血症。

重要提示:去乙酰毛花苷需在严密心电监护下使用,剂量需个体化调整。用药期间出现频发室早、视觉异常或精神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所有治疗方案须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制定。


参考文献

(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药理学权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