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胺Demecolcine
编码XM7K70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天然药品 (秋水仙胺是秋水仙碱的N-脱乙酰衍生物,源于秋水仙属植物Colchicum autumnale等)。
- 来源与性状:
- 来源: 最初从秋水仙球茎中分离提取,现可通过半合成(秋水仙碱脱乙酰化)或全合成获得。
- 性状:
- 化学名: N-去乙酰-N-甲基秋水仙碱。
- 分子式: C₂₁H₂₅NO₅。
- 物理性状: 通常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
- 历史与定义: 秋水仙胺是秋水仙碱的结构类似物,于20世纪40-50年代被发现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它被定义为一种具有抗有丝分裂作用的生物碱,通过结合微管蛋白抑制微管聚合,从而阻止细胞分裂中期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滞于分裂中期。
- 管理级别:
- 级别: I.1 非管制处方药(普通处方药)(Rx-G)
- 原因:
- 秋水仙胺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属于抗肿瘤药。
- 其治疗窗窄,副作用(尤其是骨髓抑制)显著,必须在医生严格监督下使用。
- 目前在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医药监管体系中,秋水仙胺未被列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或放射性药品的管制目录。它作为处方药(Rx)进行管理,但属于非管制类(Rx-G)。需注意,中国《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附带的毒性药品管理品种中未明确列出秋水仙胺(主要列出的是秋水仙碱及其制剂),但基于其药理毒理特性,其处方和使用仍受到严格监管。
- 临床价值:
- 分类: 历史药物(H)-> 自然淘汰药(H2)
- 原因:
- 治疗地位被替代: 秋水仙胺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曾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急变期或加速期。然而,随着更有效、安全性更好的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等)和化疗方案的出现与发展,秋水仙胺在CML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已基本消失。
- 显著的毒性: 其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是严重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生率高达80%以上,且治疗窗窄,易导致致命性感染或出血。其他毒性包括恶心、呕吐、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等。其神经毒性(如周围神经炎)较其母体化合物秋水仙碱低,但骨髓毒性更强。
- 缺乏现代批准适应症: 美国FDA未批准秋水仙胺用于任何肿瘤适应症。其在欧洲等地的使用也极其有限且非一线。
- 未列入关键指南与目录: 未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收录,在现代主流的肿瘤治疗指南(如NCCN指南、ESMO指南)中已无推荐地位。
- 临床应用极少: 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秋水仙胺极少用于肿瘤治疗,主要用于实验室研究(如染色体分析中制备染色体标本)或其他非常规用途(如辅助生殖技术中诱导多倍体,但非常规且需严格伦理审查)。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历史/理论上的核心功效: 抗有丝分裂(抑制微管聚合)。
- 历史/有限的临床应用: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曾是治疗CML急变期或加速期的一种选择(主要用于对马利兰耐药的患者),通过抑制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分裂发挥作用。(注意:此应用已被现代靶向治疗和化疗方案取代,不再是标准治疗)
- 其他恶性肿瘤(研究性/非常有限): 历史上曾尝试用于其他实体瘤(如皮肤癌),但疗效不确切且毒性大,未获广泛认可或批准。
- 非肿瘤领域的特殊应用(非常规,需注意):
- 染色体分析: 目前最主要的实际用途是在实验室环境中。秋水仙胺(或其类似物秋水仙碱)用于阻止细胞(如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分裂中期,使染色体浓缩、分散,便于进行核型分析和染色体畸变研究。
- 辅助生殖技术(实验性/争议性): 极少数实验性研究探索其在诱导卵母细胞多倍体化或用于核移植等方面的潜在作用,但这属于高度实验性领域,临床应用价值未确立且存在重大伦理和安全问题,绝非常规临床应用。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显著且常见):
- 骨髓抑制: 最严重且剂量限制性的毒性。 表现为:
- 白细胞减少(最常见,发生率极高,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 血小板减少(易导致出血)。
- 贫血。
- 后果: 显著增加严重感染(败血症)和致命性出血的风险。
-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较秋水仙碱轻)。
- 皮肤及附件反应: 脱发(常见)。
- 肝毒性: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
- 肾毒性: 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
- 其他: 乏力、发热、口腔炎、皮疹。神经毒性(如感觉异常、肌无力)相对秋水仙碱少见,但仍有报道。
- 骨髓抑制: 最严重且剂量限制性的毒性。 表现为: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
- 对秋水仙胺或秋水仙碱过敏者。
- 严重的骨髓功能抑制(如粒细胞严重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 妊娠期妇女(具有明确的致畸和胚胎毒性)。
- 哺乳期妇女(药物可能分泌入乳汁)。
- 相对禁忌/高风险人群(需极度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通常避免使用):
- 已有骨髓储备功能低下者(如先前化疗/放疗后恢复期、骨髓浸润性疾病)。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影响药物代谢排泄,增加毒性风险)。
- 老年患者(耐受性可能更差)。
- 儿童(安全性数据有限)。
- 近期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其他骨髓抑制治疗(放疗、化疗)的患者。
- 重要注意事项与风险:
- 治疗窗极窄: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需极其严格的剂量控制和密切监测。
- 必需严密监测: 治疗期间必须频繁监测全血细胞计数(CBC),至少每周1-2次或更频繁,以监测骨髓抑制情况。 还需监测肝肾功能。
- 感染与出血风险: 骨髓抑制期间,患者需严格预防感染,避免外伤,警惕出血征象。一旦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如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 x 10⁹/L 或 血小板<50 x 10⁹/L),需立即停药并采取支持治疗(如G-CSF、血小板输注、抗感染)。
-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它骨髓抑制药物(如烷化剂、抗代谢药、蒽环类等)合用毒性叠加。CYP3A4强抑制剂/诱导剂可能影响其代谢(秋水仙碱是CYP3A4和P-gp底物,秋水仙胺代谢途径相似,需警惕类似相互作用风险)。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合用可能增加肌病/横纹肌溶解风险(秋水仙碱有明确报道,秋水仙胺理论上存在风险)。
- 特殊人群: 肝肾功能不全者剂量需调整(通常禁用或大幅减量)。育龄期妇女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需有效避孕。
- 警示: 秋水仙胺在现代肿瘤治疗中已无标准地位。任何考虑将其用于肿瘤治疗(即使是超说明书使用)的决定,必须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在充分评估患者状况、权衡利弊、获得知情同意并严密监测下极其谨慎地做出。其严重的骨髓毒性风险远超多数现代化疗药物。
- 医疗建议强调: 关于秋水仙胺的任何潜在临床应用(尤其在肿瘤领域),患者必须咨询专业的肿瘤科医生或血液科医生。医生会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可获得的更优治疗选择做出专业判断。自行使用或在不具备充分监测和支持条件的机构使用该药极其危险。
- 绝对禁忌:
参考文献
- PubChem - Demecolcine: Provides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y inform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Accessed via: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Demecolcine
- 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 (via MedicinesComplete): Comprehensive monograph covering pharmacology, historical uses, toxicity profile. (Pharmaceutical Press).
- Micromedex (IBM Watson Health): Detailed drug monographs on indications, dosing, contraindications, adverse effects (specifically noting its status as an investigational antineoplastic with severe hematologic toxicity and limited modern use). (Requires subscription).
- UpToDate:
- Topic: "Over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onsistently notes that agents like demecolcine are historical and no longer standard, replaced by TKIs and modern chemotherapy).
- Topic: "Treatment of accelerated or blast 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May mention historical use of demecolcine but emphasizes current preferred regimens).
-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Guidelines:
-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urrent versions do not list demecolcine as a recommended therapeutic option in any phase of CML).
- Kaushansky, K., et al. (Eds.). Williams Hematology, 10th Edition. McGraw Hill. (Discusses historical therapies for CML, including demecolcine/colcemid, in the context of the evolution of treatment leading to TKIs).
- Chabner, B.A., & Longo, D.L. (Eds.). Cancer Chemotherapy and Biotherap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6th Edition. Wolters Kluwer. (Includes chapters on antimitotic agents, discussing the vinca alkaloids and taxanes as mainstays, with colchicine derivatives like demecolcine noted as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but largely obsolete due to toxicity).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No listing for Demecolcine in current or recent lists).
- 中国《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及附件. (秋水仙胺未被明确列入附表品种名单,但其管理遵循处方药和抗肿瘤药物的严格规定。秋水仙碱及其制剂被明确列为毒性药品管理)。
- 医学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 (如染色体核型分析): 明确将秋水仙胺(或其类似物秋水仙碱)作为中期阻断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