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多发性龈脓肿Acute multiple gingival abscesses
编码DA0B.4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multiple gingival abscesses、急性多发性龈脓肿
缩写AMGA
别名急性多发性牙龈化脓、急性多发性牙龈脓包、急性多发性牙龈感染、急性多发性牙龈炎症
急性多发性龈脓肿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细菌培养阳性:龈沟液或脓肿脓液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菌群(如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等)。
- 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显示牙龈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微脓肿形成。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同时累及≥2个牙龈乳头的急性红肿疼痛
- 可见波动性脓肿形成(半球形隆起伴黄色脓点)
- 口腔检查特征:
- 探诊易出血,龈沟液增多
- 无深牙周袋(<3mm)及假膜形成(区别于坏死性龈炎)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全身症状:
- 体温≥37.8℃(低热)
- 区域淋巴结肿大(颌下/颈部淋巴结直径≥1cm)
- 诱发因素:
- 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过度疲劳或糖尿病控制不佳病史
- 口腔卫生不良(可见明显菌斑/牙石堆积)
- 炎症标志物:
- 白细胞计数≥11×10⁹/L
- CRP≥10 mg/L
- 全身症状: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视诊:牙龈红肿/脓肿分布) B --> B2(探诊:出血指数/假性牙周袋深度) B --> B3(触诊:波动感/压痛程度)
C --> C1(血常规+CRP) C --> C2(龈沟液细菌培养) C --> C3(药敏试验)
D --> D1(根尖片:排除牙槽骨吸收) D --> D2(OPG:评估全口状况)
判断逻辑:
-
临床检查优先:
- 视诊确认多发性脓肿(≥2个象限)→ 支持诊断
- 探诊深度2-4mm且无附着丧失→ 区别于慢性牙周炎
-
实验室检查递进:
- 血常规示WBC↑+中性粒↑→ 提示急性细菌感染
- 细菌培养阳性→ 确诊病原体并指导抗生素选择
- 药敏试验→ 优化抗菌治疗方案
-
影像学鉴别诊断:
- 根尖片显示牙槽嵴顶完整→ 排除进行性牙周病
- OPG无广泛骨吸收→ 区别于侵袭性牙周炎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11×10⁹/L:提示急性细菌感染;>15×10⁹/L提示重症感染 | 立即启动抗生素治疗 |
中性粒细胞比例 | 40%-75% | >80%:急性化脓性炎症特征 | 结合CRP评估感染严重度 |
CRP | <5 mg/L | 10-50 mg/L:中度炎症;>50 mg/L:重度全身炎症反应 | 监测体温,评估是否需要静脉抗生素 |
龈沟液量 | <5 μL/位点 | >10 μL/位点:活跃性炎症 | 加强局部清创 |
细菌培养 | 正常口腔菌群 | 检出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或混合感染→确诊病原体 | 根据药敏选择甲硝唑/阿莫西林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确诊路径:
- 符合"必须条件"+细菌培养阳性 → 明确诊断
- 符合"必须条件"+3项"支持条件" → 临床诊断
- 鉴别诊断:
- 与坏死性溃疡性龈炎鉴别:后者有假膜形成及特征性腐败口臭
- 与牙周脓肿鉴别:后者伴深牙周袋(>5mm)及附着丧失
- 治疗导向:
- 脓肿切开引流+局部氯己定冲洗(急性期)
- 根据药敏选择全身抗生素(通常甲硝唑500mg tid×5d)
- 炎症控制后实施龈上洁治(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牙周病学》(孟焕新主编,人卫版)
《口腔黏膜病学》(周曾同主编)
欧洲牙周病联合会(EFP)2018年牙周病分类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