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多发性结构异常综合征,主要身体系统未受累Unspecified Syndromes with multiple structural anomalies, without predominant body system involvement
编码LD2F.Z
关键词
索引词Syndromes with multiple structural anomalies, without predominant body system involvement、未特指的多发性结构异常综合征,主要身体系统未受累、多发性结构异常综合征,主要身体系统未受累、多发性先天畸形综合征
缩写LD2FZ、多发性结构异常综合征-主要身体系统未受累-未特指
别名未特指多发性结构异常、未特指多发性先天畸形、未特指多发性发育异常、未特指多发性畸形综合征、未特指多发性结构异常综合征-主要身体系统未受累
未特指的多发性结构异常综合征(LD2F.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多系统影像学确认:
- 至少两个不同次要系统(皮肤附属器、骨骼、泌尿生殖等)存在结构性异常
- 经超声/X线/CT/MRI证实,且排除主要系统(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功能障碍
- 排除性诊断:
- 不符合任何已知综合征(如Noona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未发现明确致病性变异
- 多系统影像学确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3项次要系统结构异常(需影像学或临床检查确认)
- 生长发育参数低于同龄人第3百分位(身高/体重)
- 排除主要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心脏超声/脑MRI/肺功能等正常)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面部特征异常组合(眼距增宽+耳位低+鼻翼发育不全)
- 特定骨骼异常(指骨缩短+关节过伸+隐性脊柱裂)
- 皮肤附属物异常(副耳/掌纹异常/血管畸形)
- 发育阈值:
- 运动发育延迟≥6个月(DDST评估)
- 语言发育延迟≥12个月(SELSI评估)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评估] --> B[排除主要系统异常] A --> C[确认次要系统异常] B --> B1[心脏超声] B --> B2[脑部MRI] B --> B3[腹部超声] C --> C1[骨骼系统] C1 --> C1a[肢体X线] C1 --> C1b[脊柱X线] C --> C2[体表结构] C2 --> C2a[皮肤超声] C2 --> C2b[表面3D成像] C --> C3[泌尿生殖] C3 --> C3a[肾脏超声] C3 --> C3b[生殖器检查] A --> D[遗传学评估] D --> D1[染色体微阵列] D --> D2[全外显子测序]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骨骼X线:
- 指骨缩短(掌骨比>1.2)或隐性脊柱裂提示发育异常
- 需排除骨发育不良疾病(如软骨发育不全)
- 表面3D成像:
- 耳廓形态异常(耳长宽比<1.8)或鼻翼不对称(偏差>15%)支持诊断
- 肾脏超声:
- 单纯肾盂扩张(APD<10mm)可接受,>10mm需排除泌尿系统疾病
- 骨骼X线:
-
遗传学检查:
- 染色体微阵列(CMA):
- 检出>200kb微缺失/微重复时,需通过DECIPHER数据库验证临床意义
- 致病性变异需重新分类,良性变异支持LD2F.Z诊断
- 全外显子测序(WES):
- 发现意义未明变异(VUS)时,结合表型匹配度评估
- 已知致病基因突变(如FBN1)则排除诊断
- 染色体微阵列(CMA):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遗传学检测:
- CMA检出微缺失/微重复:
- 大小<500kb且无已知致病基因:可能为多因素发育异常佐证
- 大小>500kb或含OMIM基因:需重新评估为特定综合征
- WES检出VUS:
- 需家系验证(父母来源分析),新发变异增加诊断权重
- CMA检出微缺失/微重复:
-
发育评估量表:
- DDST异常项目≥2项:
- 提示神经发育协调障碍,需早期干预(非神经系统结构异常)
- SELSI语言商<70:
- 反映口腔结构异常影响,需语音治疗而非神经康复
- DDST异常项目≥2项:
-
生长参数:
- 身高/体重<-2SD:
- 需排除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正常时支持营养性发育延迟)
- 头围<-1.5SD:
- 合并颅缝早闭需排除,单纯小头畸形可接受
- 身高/体重<-2SD: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路径:影像学确认多系统次要异常 + 排除主要系统病变
- 关键排除项:
- 心脏畸形(室缺/房缺等)
- 神经管缺陷(脊柱裂伴神经损伤)
- 消化道闭锁
- 遗传学作用:
- CMA/WES主要用于排除已知综合征
- 阴性结果强化LD2F.Z诊断可能性
参考文献:
- ICD-11官方分类指南(WHO, 2023)
- 《先天性畸形诊断策略》(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2022)
- DECIPHER数据库使用共识(Nature Genetics, 2021)
- 欧洲儿科影像学指南(European Radiolog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