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心律失常Unspecified Cardiac arrhythmia

更新时间:2025-06-18 20:04:35
编码BC9Z

关键词

索引词Cardiac arrhythmia、未特指的心律失常、心律紊乱、缓慢性心律失常NOS、心脏心动过缓、心脏节律异常、心脏节律紊乱、心脏节律功能障碍、节律障碍NOS、心律失常NOS、心律失常、心律不齐
别名心律问题、心跳不规则、心跳紊乱、心跳异常

未特指的心律失常 (BC9Z)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心电图(ECG)确诊证据
      • 记录到持续性或阵发性心率和/或节律异常,且不符合特定心律失常分类标准(如房颤、室速等)。
      • 异常表现需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 心率持续>100次/分(心动过速)或<60次/分(心动过缓);
      • RR间期绝对不规则(无规律性);
      • P波与QRS波群传导关系异常(如非1:1传导)。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排除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心悸 + 以下至少1项:胸闷/胸痛、头晕/晕厥、乏力(出现几率≥40%)。
    • 排除特定病因
      • 无结构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正常);
      • 电解质(血钾、血镁、血钙)及甲状腺功能(TSH、FT4)在正常范围;
      • 未使用致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抗抑郁药)。
    • 动态监测支持
      • Holter监测记录到症状相关性心律失常(症状发作时ECG异常)。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初步诊断。
    • 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以排除其他疾病:
      • 支持条件中的"典型症状组合";
      • 至少一项"排除特定病因"证据。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无创检查] A --> C[有创检查(必要时)] B --> B1[心电图 ECG] B --> B2[动态心电图 Holter] B --> B3[事件记录器] B --> B4[运动负荷试验] B --> B5[超声心动图] C --> C1[电生理检查 EPS] C --> C2[植入式心电记录仪]

判断逻辑

  1. 心电图(ECG)

    • 判断逻辑:基础筛查工具,识别心率/节律异常模式。
    • 异常关联:发现P波缺失、QRS波宽大畸形时需排查房扑/室速。
  2. 动态心电图(Holter)

    • 判断逻辑: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计算异常心律负荷(如室早>500次/24h)。
    • 关联解读:症状与ECG异常同步出现可确诊;无症状性心律失常需评估风险。
  3. 超声心动图

    • 判断逻辑:排除结构性病因(如瓣膜病EF<50%、心肌肥厚>13mm)。
    • 关键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提示心源性猝死高风险。
  4. 电生理检查(EPS)

    • 判断逻辑:诱发隐匿性传导通路(如旁路),定位异常起搏点。
    • 适用场景:晕厥反复发作且无创检查阴性时。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电解质系列

    • 血钾<3.5 mmol/L:增加触发室性心律失常风险,需紧急补钾。
    • 血镁<0.7 mmol/L:与尖端扭转型室速相关,静脉补镁指征。
  2. 甲状腺功能

    • TSH<0.1 mIU/L + FT4升高:提示甲亢性房颤,需抗甲状腺治疗。
    • TSH>10 mIU/L:甲减性心动过缓,替代治疗后可逆转。
  3. 心肌损伤标志物

    • hs-cTnT>14 ng/L:提示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需冠脉评估。
  4. BNP/NT-proBNP

    • BNP>400 pg/mL:提示心力衰竭参与心律失常,强化抗心衰治疗。
  5. 药物浓度监测

    • 地高辛>2.0 ng/mL:中毒风险,停用并给予地高辛抗体。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核心确诊:依赖ECG/Holter记录到无法分类的心律失常。
  2. 病因筛查:必须排除电解质紊乱、甲亢、结构性心脏病及药物影响。
  3. 风险评估
    • LVEF<35% + 非持续性室速 → 需ICD植入;
    • 晕厥 + EPS诱发出室速 → 射频消融指征。

参考文献

  •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 2023 ACC/AHA《心律失常诊断与管理指南》
  • Braunwald《心脏病学》(第11版)
  • 《中华内科杂志》心律失常诊疗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