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社区里常见的肺炎类型之一,它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很像,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小感冒而耽误治疗。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肺炎中15%-20%是由支原体引起的,青少年感染率更高,能达到30%,对呼吸道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怎么识别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特别会“伪装”,一开始和普通感冒几乎没区别,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三个典型表现:
- 老不好的咳嗽:一阵一阵的干咳,晚上咳得更厉害,而且咳了超过7天还没好转的迹象;
- 不容易退的烧:大多是一直烧着或者烧烧退退,体温经常超过38.5℃,吃普通退烧药效果不太好;
- 全身都有反应:大概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其他症状,比如胸痛、关节痛,甚至神经精神方面的问题(比如烦躁、嗜睡)。 如果出现呼吸变快(一分钟超过24次)、血氧饱和度下降(比如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或者意识不清楚,说明可能发展成重症肺炎了,得赶紧去急诊。
现在怎么治支原体肺炎?
2023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明确了分层治疗的原则:
- 基础治疗:儿童和青少年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要注意监测耐药的情况;8岁以上的孩子和成人可以用四环素类,对耐药的支原体效果不错(敏感性超过90%);成人也能用氟喹诺酮类,用药期间要注意防晒,避免出现光敏反应;
- 重症处理:如果是重症病例,需要联合用药,最新研究发现早期用糖皮质激素能让退烧时间缩短3-5天;
- 用药要“够疗程”:一定要按医生说的时间吃药,提前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还可能让病菌产生耐药性。
在家怎么护理能好得快?
做好家庭护理对康复特别重要,关键要注意这几点:
- 调整环境:家里保持湿度50%-60%、温度22-25℃,定期用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
- 吃对食物:要吃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清蒸鱼、南瓜泥这些蒸煮的菜,别吃太油腻或者辛辣的;
- 练呼吸康复:每天做腹式呼吸训练——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每次练10分钟,能帮着改善呼吸功能;
- 帮着排痰:吃饭前1小时采取头低脚高的姿势,再轻轻拍背,促进喉咙里的分泌物排出来;
- 做好消毒:餐具用开水煮15分钟消毒,衣服、被子这些织物用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泡一泡再洗; 还要特别注意,别接触油烟、香水这些挥发性的刺激物,不然会加重咳嗽。
怎么预防支原体肺炎?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疫苗,预防主要靠这几个方面:
- 调节免疫力:适量补充维生素D(每天600-800IU)、锌元素(每天15-25mg),帮助增强抵抗力;
- 做好物理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比如秋冬季节)要戴医用口罩,而且要定期更换;
- 消毒环境: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每周做2次彻底的环境消毒;
- 群体防控:学校、单位等集体场所如果有人感染,要让患者在家隔离到症状完全消失再回去; 另外,研究显示规律的有氧运动比如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快走,能有效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可能是因为运动能促进呼吸道纤毛的运动,提高局部免疫力。
总的来说,支原体肺炎虽然症状像普通感冒,但危害可不小,早识别、规范治疗、做好家庭护理和日常预防,能有效降低它的影响。平时多注意防护,坚持运动、补充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就能减少感染支原体肺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