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肠道总是“闹脾气”,说不定是直肠癌在悄悄发出警告。有研究发现,大部分直肠癌患者在确诊前半年其实已经出现了典型症状,只是常被当成普通肠胃毛病忽略。以下这些信号,一定要特别警惕:
排便总“乱套”?可能是肿瘤在刺激
如果排便习惯变了超过2周——比如一会儿拉肚子一会儿便秘,每天要拉3次以上,还总觉得“刚拉完又想拉”(医学上叫“里急后重”),这种“总像没拉干净”的感觉,其实是肿瘤刺激直肠黏膜的典型信号。
大便突然变样?得小心“占位”
本来像香蕉一样粗细均匀的大便,突然变细、变扁,表面还凹进去一道槽——大便形态变了,往往说明直肠里有东西挡住了,得赶紧查。
大便带血?不同颜色有不同信号
如果大便表面沾着鲜血,大多是肛门或直肠末端的问题;要是血是暗红色,说明出血的位置更靠上。如果大便里既有黏液又有脓血,得小心肿瘤坏死感染了。
没缘由的瘦、没力气?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要是半年内突然瘦了5公斤以上,总觉得没力气、脸色苍白,可能是肿瘤慢慢消耗身体导致的贫血——有些患者来医院时已经是中度甚至重度贫血了。
摸到硬肿块?别不当回事
如果肚子或肛门附近摸到硬邦邦、边界不清的肿块,按的时候还会疼得往别的地方串,说明肿瘤已经长到一定大小了,得赶紧去检查。
五大检查手段:帮你“揪出”肿瘤
遇到可疑症状,医生会用这些方法精准诊断,不同检查各有侧重:
直肠指诊:最基础却有效的“手查”
医生用手指摸直肠,能感觉到肿瘤的大小、硬度、能不能推动,能查到离肛门8厘米内的肿瘤,准确率不低——这是最基础也很有效的筛查方法。
肠镜:确诊的“关键武器”
做肠镜可以选普通的或无痛的,看你能不能扛得住。用高清肠镜加染色剂喷一喷,能更容易找到早期癌症。取一点组织做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看清肿瘤“真面目”
CT主要看肿瘤和周围组织有没有粘在一起,MRI更能看清肿瘤扎进肠壁有多深。经直肠的超声检查,对早期肿瘤分期的准确率能超过90%。
实验室检查:辅助“找线索”
抽血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再加上大便潜血试验(FIT),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现在还有新型的粪便DNA检测,能更准地找到早期癌症。
多学科会诊:避免误诊的“保险”
如果不同检查结果不一样,让外科、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医生一起商量,能尽量避免误诊——有数据说,这种联合诊疗能提高早期诊断率。
防癌于未然:记住这些筛查指南
按照《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的建议:
- 40岁以上的人,每年要做大便潜血加肿瘤标志物的联合筛查;
- 有家族史(比如家人得过结直肠癌)的人,提前到30岁开始查;
- 要是排便异常超过2周,马上做肠镜;
- 每5年做一次高质量的肠镜复查。
要特别提醒的是,自己的警觉性特别重要——统计显示,定期体检的人早期诊断率比普通人高很多。要是身体一直有异常信号,赶紧去医院检查,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