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交界处有个重要的免疫组织叫腺样体,作为淋巴器官,它在6-7岁时发育到最大,既能帮身体抵御病原体,可如果异常增生,就会影响呼吸。要是腺样体长得太大,超过了正常生理大小,就会堵住气道。有研究发现,大概35%长期张嘴呼吸的孩子,都有腺样体肥大的问题。
临床表现的病理机制
张嘴呼吸:当鼻腔通气的阻力增加到原来的3倍时,身体会启动“代偿”办法——用嘴呼吸。长期用嘴呼吸会影响颌骨发育,日本研究发现,10岁前的孩子如果长期口呼吸,颌骨异常的概率更高。这种呼吸方式的改变会让上颌骨发育不正常,慢慢形成特殊的面容。
打呼噜成因:打呼噜是气道变窄后气流振动,再加上睡眠时肌肉放松、张力下降,两者一起导致的。有数据表明,3-7岁的孩子里,有一部分是病理性打鼾,得注意可能有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
磨牙机制演变:以前觉得磨牙是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近年这个说法被重新考虑,现在认为可能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异常有关。不过,腺样体肥大导致的身体缺氧,可能会让磨牙更严重。
病因学分析
- 免疫反应:反复感冒、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
- 解剖异常:比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这些鼻子结构问题;
- 神经调节:睡眠时脑干对气道肌肉的控制出了问题;
- 环境因素:接触过敏原、空气质量不好等刺激;
- 遗传因素:家里有过敏体质的人,孩子更容易得。
分级诊疗方案
筛查评估工具
- 用改良Friedman量表评估软腭的位置;
- 夜间血氧监测(正常氧饱和度要保持在90%以上);
- 通过鼻阻力检测来衡量气道阻塞的程度。
分层干预措施
轻度肥大管理:
- 用生理性盐水洗鼻子,每天两次;
- 如果要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得听医生的;
- 调整睡觉姿势:右侧卧能缓解轻度打鼾。
中度肥大干预:
- 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控制炎症(需遵医嘱);
- 通过正畸来调整呼吸习惯;
- 每天做15分钟呼吸训练。
重度肥大处理:
- 神经切断术(要按照手术指南来);
- 等离子消融术(需要住院);
- 用多导睡眠监测来指导治疗。
家庭护理方案
- 空气净化器要能有效过滤PM2.5;
- 多吃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 每天做有氧运动,提升肺功能;
- 练习口腔肌肉的方法;
- 监测睡眠质量的方法。
就诊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晚上经常呼吸暂停;
- 白天一直犯困;
- 学习能力下降;
- 生长发育迟缓;
- 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
诊疗指南里说,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保守治疗没用,建议手术。手术后要配合正畸治疗来调整颌面发育,大部分孩子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