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耳鸣是很多准妈妈都会遇到的情况,大概超过一半的孕妇都可能出现耳鸣症状。这种变化和孕期身体的各种调整有关,得结合具体表现来看。接下来从原因到应对,咱们一步步说清楚。
为什么会耳鸣?
- 身体负担变重
孕期身体代谢变快,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增加,可能让耳朵里的血液循环阻力变大。而且睡眠不好的话,耳鸣更容易出现——研究发现,睡眠质量评分每少1分(满分10分),耳鸣的风险就增加12%-18%。 - 激素变化
孕期雌孕激素升高,会影响耳朵里的液体平衡,可能让内耳里的液体存得太多。比如孕晚期耳鸣的发生率大概是孕早期的3倍,就能看出激素的影响。 - 耳部疾病影响
孕期免疫力稍低,原本有梅尼埃病(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耳鸣、听力波动)的准妈妈,复发的可能性会比平时高35%-45%。如果突然听不到了,一定要在72小时内赶紧去医院,这是突发性耳聋的急症。 - 血液循环变化
孕期身体里的血液量会增加40%-50%,但血液里的水分容易跑到组织里造成水肿。少数准妈妈可能会出现颅内压波动,比如伴着耳鸣、头痛、看东西模糊,这时候要小心比如静脉窦血栓这样的问题。
遇到耳鸣该怎么办?
- 调整生活方式
- 睡眠:睡前3小时别玩电子设备,2小时前别喝太多水,保持固定睡眠姿势;起床时先侧躺,再扶着东西慢慢站起来,减少头晕风险。
- 环境:用白噪音机或手机APP播放雨声、海浪声等自然音效,帮着改善睡眠。
-
补充营养
- 镁:每天吃够200mg镁(大概是500克菠菜加15颗杏仁的量),有助于调节耳朵里的液体平衡。
- 维生素B族:吃点复合维生素B,维持神经正常传导功能。
-
记录症状
写个“耳鸣小本本”,记清楚:耳鸣发作的时间和持续时长、声音类型(嗡嗡声/蝉鸣/流水声)、伴随症状(头晕/听力下降/恶心)、诱发因素(换姿势/吃了什么/情绪波动)。 -
调节压力
- 呼吸训练:试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每天练3组。
- 按摩耳朵:用食指沿着耳轮顺时针、逆时针各画50圈,促进耳朵周围的血液循环。
什么时候得去医院?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找医生:
- 一只耳朵一直耳鸣,还听不到声音;
- 头晕得厉害,甚至吐了或者站不稳;
- 耳朵闷得慌超过48小时;
- 看东西模糊,还伴着同侧耳朵响。
医生可能会做这些检查:
- 耳内镜:看看鼓膜和中耳的情况;
- 声导抗:测测中耳功能;
- 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有没有下降(这个孕期做是安全的)。
不同孕周的检查会有区别:孕1-12周尽量做无创检查;孕13-28周要谨慎用增强型影像检查;孕29周以后重点查妈妈的血液循环情况。
平时怎么预防?
- 定期产检:关注血压和血液量的变化;
- 避开噪音:别长时间待在超过85分贝的环境里(比如装修噪音、高分贝音乐);
- 适量运动:比如孕妇瑜伽、散步,能改善血液循环;
- 少吃盐:每天别超过5克,减少水肿风险。
最后提醒
如果突然听不到了,这是孕期急症,得神经耳科和产科医生一起商量治疗方案。不管是调整生活还是用什么方法,都得先问过医生。总之,孕期耳鸣大多是身体调整的正常反应,只要注意观察、正确应对,就能帮准妈妈舒服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