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眶和眉弓附近的持续钝痛,可能是鼻窦炎的预警信号。我们额头里的额窦是鼻窦的一部分,它的黏膜和鼻腔黏膜连在一起,通过神经反射和面部感觉神经关联,所以额窦发炎会引起这一带痛。鼻窦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由四组两边对称的含气空腔组成,鼻腔里的黏膜纤毛每天能转运约10毫升黏液,帮我们清除脏东西,但这种防御机制在生病时会被破坏。
鼻窦炎的常见诱因
最常见的是感染,比如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会让鼻腔黏膜肿起来,堵了窦口,分泌物排不出去就容易引发鼻窦炎。约70%的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是感冒后继发的,但只有不到2%的情况需要用抗生素,不用盲目使用。
还有鼻子结构问题,比如鼻中隔偏曲的人,约35%会有鼻窦引流不畅的问题;鼻甲肥大、鼻息肉也会导致同样的情况。
过敏也是重要原因,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身体释放组胺等物质让黏膜快速肿起来;另一种是慢性炎症,免疫细胞(比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发长期问题。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得鼻窦炎的风险是健康人的3倍多,症状常随季节变化。
鼻窦炎的症状管理
症状管理要一步步来:首先建议每天用37℃左右的生理盐水洗鼻子两次,能把黏液里的炎症物质冲掉,研究证实这样能让黏液清除效率提高40%。
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的话,连续使用别超过12周,它能让肿起来的黏膜缩小约60%。如果有脓鼻涕或者闻不到味道,要及时做微生物检查,好针对性治疗。
什么时候需要做影像学检查?
如果一直头痛或者有神经功能异常(比如手脚麻木),做低剂量鼻窦CT能清楚看到窦口堵没堵;要是眶周软组织有问题(比如眼睛周围肿),用MRI更合适。2023年欧洲指南强调,慢性鼻窦炎患者要常规做鼻内镜,能直接看到中鼻道黏膜红不红、有没有分泌物。
如何预防鼻窦炎?
预防要多维度:过敏的人可以做特异性免疫治疗,长期有效率有60%-70%。
环境上,用带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能把空气中的过敏原减少80%;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有助于鼻子里的纤毛正常工作。
饮食上,多吃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能抑制炎症物质(白三烯)的合成;少吃高糖食物,不然会让黏液更稠。
需要警惕的鉴别信号
有些情况要注意区分:如果视力变模糊或者眼球转不动,得立刻做眼眶CT排除眶内并发症。另外,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压高也会引起眉弓胀痛,三叉神经痛是短暂的电击样痛,和鼻窦炎的钝痛不一样。多科室联合检查能排除其他问题,规范治疗下90%的急性患者2-4周就能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右眼眶和眉弓的持续钝痛可能是鼻窦炎的信号,要注意区分感染、过敏、鼻子结构异常等诱因。平时做好洗鼻子、控制环境过敏、调整饮食等预防,有问题及时检查。要是出现视力变化、眼球运动障碍这些危险信号,一定要立刻就医,避免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很快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