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老人总说没力气,而且这种乏力持续很久,得警惕是不是营养没跟上——营养失衡可能悄悄影响全身健康。《老年医学年鉴》最新研究显示,全球差不多70%的社区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失衡,其中近一半是蛋白质和能量没吃够导致的营养不良。这种营养问题会让身体多个系统功能下降,是老人生活质量变低的重要原因。
关键营养素缺了,身体会出啥问题?
- 蛋白质不够,肌肉会“缩水”
肌肉合成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原料,65岁以上老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建议吃1.2克蛋白质——差不多每餐吃手掌大小的优质蛋白(比如瘦肉、鸡蛋)就行。长期吃不够,肌肉合成率会下降30%,慢慢就会得肌少症(肌肉减少、力量下降的毛病)。比如握力变弱、走路变慢(每秒走不到0.8米),跌倒的风险比平时高2-3倍。可以定期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查查肌肉量。 - 缺维生素B12,神经和血液会“受伤”
维生素B12负责神经髓鞘(保护神经的“外衣”)和红细胞的生成,要是血清里的浓度低于150pmol/L,可能会手脚麻木、贫血。20%-30%的老人因为胃里分泌的内因子减少,没法吸收食物里的B12,光靠吃饭补不管用,得先查胃肠功能再想办法。 - 缺铁,细胞会“缺氧”
铁储备(看血清铁蛋白)低于30μg/L时,血红蛋白没法正常合成,身体给组织送的氧会少25%,就像细胞“缺氧”了一样。缺铁性贫血还会让免疫细胞活性下降40%,可以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的比值(低于15%就是缺),再结合C反应蛋白一起判断要不要补。
怎么发现“藏起来”的营养问题?
- 味觉退化可能导致“隐性饥饿”
75岁以上的老人里,38%有“隐性饥饿”——就是饭吃够了,但维生素、矿物质这些微量营养素没吃够。可以用定量膳食问卷(比如SQ-FFQ)查查缺哪些营养素。试试“彩虹饮食法”:每天吃5-7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总共至少400克,这样能补够抗氧化物质和微量元素。 - 三个“营养体检小方法”
可以用这三个“营养体检小方法”:- 握力测试:男性握力不到26公斤、女性不到18公斤,可能有问题;
- 小腿围测量:男性小腿围不到31厘米、女性不到29厘米,得留意;
- 微营养素筛查量表(MNA-SF):用这个量表看看营养风险等级。
怎么补营养才科学?
-
先从食物里补
优先通过食物补充营养:比如鸡蛋(每个约含6克蛋白质)、三文鱼(每100克含20克蛋白质)都是好的蛋白来源;缺B12的话,可以吃强化食品(比如加了B12的奶粉、面包),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补;补铁的时候搭配维生素C(每天100毫克就行),能让铁更好吸收。 - 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每3个月复查营养指标,比如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这些能早期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再结合体能测试(比如从椅子上站起来再走几步的“起立行走测试”)看看有没有效果;根据肠胃能不能接受,调整补充的量。
老人补营养得从多方面入手,最好找营养科、老年科一起组成的团队帮忙。如果老人乏力超过2周,得赶紧做全面的营养评估,别光以为是老了没力气。找准缺啥,科学补充,才能让老人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