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能救吗?不同程度这样处理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1 08:01:22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02字
通过牙周治疗和日常护理可改善轻度牙齿松动,重度松动需及时就医评估,科学护牙需分阶段应对并建立长期口腔健康管理方案。
牙齿松动牙周治疗牙槽骨吸收洁治术刮治术牙齿固定咬合调整口腔卫生牙齿护理定期洁牙
牙齿松动能救吗?不同程度这样处理

牙齿松动是不少人都遇到过的情况——比如咬苹果时牙有点晃、刷牙碰到牙龈会感觉牙动,其实松得有多厉害,直接决定了这颗牙能不能保得住。医生会根据松动程度分等级,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尽量留住牙齿。

牙齿松得越厉害,保牙难度越大

医生通常把牙齿松动分成“三度”:

  • 一度松动:只有左右方向(比如用舌头舔牙时感觉左右晃)的轻微动度,幅度很小;
  • 二度松动:不仅左右晃,前后(比如咬东西时向前/向后顶)或上下(比如用手指按牙会上下动)也能感觉到摆动;
  • 三度松动:左右、前后、上下都明显晃,甚至用手轻轻碰就能感觉到“大幅度晃动”。

前两度松动只要及时处理,有可能改善;三度松动大多已经“保不住”,需要拔牙。

轻度松动(一度、二度):及时处理能“救回来”

如果发现牙有点松,先做这3步:

  1. 洗牙+深层刮治:医生会用工具把牙龈表面和牙龈下的牙石、细菌清干净——这些脏东西会刺激牙龈发炎,导致牙周组织“抓不住”牙齿。有时候配合激光治疗,能让炎症消得更快,缩小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也就是“牙周袋”)。
  2. 牙齿固定:用树脂材料把松的牙和旁边健康的牙粘在一起,给松牙“搭个支架”,帮它稳定下来。这种材料很隐蔽,不会影响颜值。
  3. 调整咬合:如果咬东西时某颗牙“咬得特别用力”(比如单侧咀嚼、牙齿磨耗不均),医生会用咬合纸找“创伤点”,轻轻磨掉牙齿表面的凸起,消除对松牙的额外压力。

日常维护:治完之后,得“守住”效果

不管松得轻还是重,治好后都要好好维护,不然容易复发:

  • 正确刷牙:用“改良巴氏刷牙法”——把牙刷斜45度对着牙龈沟(牙龈和牙齿交界的地方),轻轻小幅度刷,别用蛮力“戳”牙龈,避免损伤牙周组织。
  • 清牙缝:每天用牙线或冲牙器,尤其是牙龈萎缩的地方(比如牙齿看起来“变长”的位置),容易藏细菌,一定要清干净。
  • 补营养:适量吃点维生素C(比如橙子、猕猴桃)、维生素D(比如牛奶、深海鱼)和钙(比如豆制品、虾皮),帮牙周组织(牙龈、牙槽骨)保持健康。

重度松动(三度):别拖着,早处理早修复

如果牙已经松得“上下左右都晃”,而且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很深(牙周袋超过6毫米)、根周围的骨头也吸收了,医生可能会建议拔牙——因为这种情况已经“不可逆”,留着坏牙会刺激周围组织,还可能让旁边的牙也跟着松。
拔完牙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即刻种植(拔完马上种牙),快速恢复嚼东西的功能;就算不种牙,也得及时装假牙,避免邻牙“倒”过来。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每半年查一次口腔

想避免牙齿松动,一定要定期做“预防性检查”,每半年到一年一次:

  1. 查牙周袋:医生用专用工具探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看有没有变深(缝隙越深,牙周病越重);
  2. 拍X光片:拍全口牙的曲面断层片,看牙槽骨(固定牙齿的“地基”)有没有吸收;
  3. 查口腔黏膜:看看口腔内壁、牙龈有没有溃疡、肿块等异常;
  4. 洗牙:把牙龈上的牙石、菌斑清干净,避免炎症往下“钻”。

现在有哪些“厉害”的治疗方法?

随着技术进步,牙周治疗也有了新手段:

  • 引导组织再生术:用生物膜“挡住”牙龈上皮细胞,让牙周膜、牙槽骨等组织慢慢长回来;
  • 生物材料修复:用能促进牙周膜细胞再生的材料,帮松动的牙重新“扎根”;
  • 数字化咬合调整:用电子设备精确测咬合力量,调整到“不硌牙、不咬创伤”的状态,减少对松牙的压力。

牙齿松动从来不是“小问题”——轻度松动及时处理,有可能保住;重度松动也别逃避,早拔早修复。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再加上日常好好刷牙、清牙缝、补营养,定期检查,才能让牙齿“扎稳根”,守住一口能嚼能咬的好牙。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