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是脊柱主要的承重部分,要是受到外力撞击,或者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形态变化——也就是常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这种骨折常见于胸腰段,会让椎体变矮,进而引起腰部放射性疼痛、肌肉抽筋、没法正常活动等问题。不少患者都会问:“这种骨折能不能自己好?”
自愈可能性的医学评估
压缩性骨折能不能自己长好,主要看骨头的基础状况和骨折的严重程度。如果骨密度有点低,但椎体没完全碎(压缩程度不到50%),严格卧床不动的话,骨头会慢慢长骨痂修复。这种保守治疗需要配合抗骨质疏松的相关干预,但得注意三点:一是得先做影像学检查,确认椎体后壁没破;二是要排除脊髓神经被压迫的情况;三是要定期查骨密度,看看恢复情况。
但如果是病理性骨折(比如肿瘤转移引起的),得特别警惕;要是高能量损伤(比如车祸、高处坠落)导致椎体碎得很厉害,肯定得做手术,没法自己好。
科学睡姿指导方案
康复期睡觉的姿势得符合脊柱的力学特点,不然可能加重损伤:
推荐姿势:
- 仰卧位:膝盖下面垫个10厘米左右的软枕头,让髋部和膝盖稍微弯一点(大概15度),这样能放松腰部肌肉;
- 侧卧位:两个膝盖之间夹个枕头,保持腿的中立位置,别让腰部扭着。
禁忌姿势:
- 别趴着睡,会增加椎体前面的压力;
- 别蜷成一团像胎儿那样睡,腰部弯得太厉害不好;
- 也别仰面躺着的时候刻意挺胸直腰,太僵了会让腰部肌肉紧张。
床垫的选择也很重要,最好用硬板床加5厘米左右的记忆棉垫,别用太软没支撑的床,不然腰部没法放松。
康复管理关键措施
营养支持:
每天要吃够钙,大概800-1000毫克,比如喝300毫升牛奶加50克豆腐;补充维生素D要听医生的,再加上每天15分钟的晒太阳,帮助身体自己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运动康复:
- 急性期(1-2周):躺在床上做踝泵运动(来回勾脚、绷脚),预防静脉血栓;
- 稳定期(3周以后):戴着支具慢慢练习坐起来、站起来,逐步适应身体的重量;
- 恢复期:慢慢增加锻炼脊柱稳定性的动作,比如小幅度的桥式运动(躺着抬起臀部),但要循序渐进,别着急。
并发症预防:
- 每2小时要轴向翻身(保持脊柱直着翻,别扭曲),预防压疮;
- 可以用气垫床帮忙减轻身体压力;
- 多做深呼吸训练,比如慢慢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预防肺部感染。
生活管理注意事项
家居环境得改一改,方便日常活动:
- 马桶旁边装扶手,再装个增高座圈,不用弯腰就能坐;
- 浴室铺防滑地胶,避免洗澡时滑倒;
- 常用的东西(比如杯子、调料瓶)放在肩膀高度的位置,不用弯腰或者踮脚拿。
骨质疏松的患者一定要防跌倒:
- 穿防滑的鞋子,别穿拖鞋或者高跟鞋;
- 晚上保持走路的地方有灯光,别堆杂物挡住通路;
- 定期查骨密度,建议每6个月查一次,了解骨头的情况。
最后要提醒的是,要是出现腿麻、没感觉,或者大小便拉不出来、控制不住的情况,得赶紧去医院,这些可能是脊髓被压迫的信号,千万不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