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窝上方(胸骨后)的疼痛可能和心脏、胸壁、肺部、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的问题有关,不同原因的疼表现不一样,学会区分这些特点,能帮我们早发现危险。
心脏问题:“压着疼”+放射感
心脏血管(比如冠状动脉)出问题时,疼的特点很典型——心绞痛是胸骨后像有块石头压着,还可能串到左肩或下巴,常伴着喘不上气、出冷汗。有研究显示,35%的急性胸痛患者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会在安静时发作,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更要警惕的是,有些心梗患者一开始就是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胸痛。
胸壁问题:“沿神经走”或“久坐诱发”
胸壁本身的问题引起的疼有规律:带状疱疹刚开始会在身体单侧沿着神经分布的地方烧得疼,70%的人在起疹子前容易误诊;肋间神经痛是沿着肋骨间隙像闪电一样刺痛,摸对应的皮肤会有麻木或敏感的感觉。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胸神经被压迫的概率比普通人高近一半,这类人转动胸椎时会觉得受限。
肺部问题:“呼吸时更疼”或“突发喘不上气”
肺部问题的疼常和呼吸有关:胸膜炎的疼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躺着时更明显;肺栓塞的患者通常有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如长期不动、坐长途车),D-二聚体检查能帮忙筛查;15%的肺炎患者一开始就是胸痛,要是右上腹疼,得留意是不是右肺下叶感染;瘦高体型的年轻人容易得自发性气胸,突然胸痛还喘不上气,得立刻去医院。
肌肉骨骼问题:“有外伤”或“摸得到痛点”
肌肉或骨头引起的疼要么有明确诱因,要么能摸到痛点:胸壁软组织受伤(比如胸肌拉伤)一般有撞过、抻过的经历,能摸到明确的压痛点;Tietze综合征会在肋软骨连接的地方又肿又疼,疼的程度会跟着天气变;经常用电子设备的人,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概率比以前高3成,这种疼转动脊柱时会加重,能通过活动度测试判断。
胸痛发作时,先做这3件事
突然胸痛别慌,按步骤来:① 半躺着(约45度),减轻心脏负担;② 记清楚疼的感觉(压着、刺痛还是烧得疼)、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比如运动后、生气时);③ 要是疼放射到左臂、出现头晕或意识不清,马上打120。非紧急情况先看心内科,必要时找呼吸科、疼痛科会诊。
去医院前,准备好这些资料
想让医生更快诊断,提前准备:① 最近3个月的血压、血脂结果;② 以前的心电图、胸部CT/胸片;③ 正在吃的药(包括保健品);④ 疼的时候的场景(比如运动强度、情绪状态);⑤ 有过心慌的话,提前说想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最后要注意: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处理急性胸痛效率更高,基层医院能做心电图、胸片等基础检查,大医院有冠脉CTA、心脏超声等设备。第一次出现不明原因胸痛,优先选有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特别提醒——疼超过30分钟,得高度警惕心脏事件,赶紧叫救护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