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往往是心脏功能急性下降的信号——这通常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血液循环出问题。这时候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五步急救法:关键时刻别慌,按步骤来
1. 调整体位
立刻让患者坐起来(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自然下垂。这种姿势能减少流回心脏的血液量,直接减轻心脏负担。记住别让患者平躺,否则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2. 保持呼吸通畅
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确保患者能顺畅呼吸。急救环境也要尽量舒适:室温保持22-25℃、湿度50%-60%,这样能避免胸腔压力异常影响心脏泵血能力。
3. 正确用急救药
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但要确保收缩压不低于90mmHg),如果症状没缓解,不要自行反复使用,一定要遵医嘱。如需用阿司匹林降低血栓风险,也得听医生指导。
4. 合理吸氧
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随时留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适当吸氧能改善身体供氧,但别长时间吸高浓度氧,否则可能带来反效果。
5. 立刻叫救护车
赶紧打120,准确告诉急救人员患者的情况(比如有没有胸痛、血压多少)。早启动急救,患者的预后会更好。
到医院后,医生会怎么做?
送到医院后,医生会优先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分情况处理: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会在规定时间内做冠脉介入手术(打通堵塞的血管);如果是非ST段抬高型的,会用抗凝加降脂的方案。
长期预防:不让危险“卷土重来”
1. 坚持规范用药
按医嘱用β受体阻滞剂、ACEI类等药物,这些药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别自己乱加减药量。
2. 改变生活方式
吃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少吃红肉和油炸食品),保持规律运动(比如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快走)。规律运动能帮助心脏建立更多“备用供血通道”,对病情很有好处。
3. 在家做好监测
定期测血压、心率,记下来。如果出现晚上突然憋醒、双腿肿的情况,要赶紧去医院复查——这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信号。
这些误区,别踩!
误区一:“中药比硝酸甘油好”——硝酸甘油扩张血管的作用明确,起效快、效果稳定,是急救的首选,不要盲目用中药代替。
误区二:“症状缓解就不用去医院”——有的患者觉得不喘了就没事,可数据显示,一半患者会出现病情反复,及时住院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误区三:“吸高浓度氧更安全”——有人认为氧浓度越高越好,其实过量吸氧可能诱发冠脉痉挛,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就够了。
冠心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关键是“快”和“对”:先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通畅、正确用药、合理吸氧,再立刻叫救护车。之后配合医院治疗,长期做好预防,避开误区,才能更好地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危险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