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脏的泵血能力变弱时,做好液体管理对心衰患者来说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心衰患者控制补液要兼顾心脏的血流稳定和减少负担,有研究发现,科学控液能让急性加重的风险降低30%-40%。
心功能分级决定补液多少
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的分级标准,II-III级心衰患者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建议控制在1000-1500毫升,如果需要输液,得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每分钟不超过30滴;IV级患者要更严格,每天只能喝600-800毫升,输液速度要降到每分钟20滴以内。不过这些数值不是固定的,要结合患者的体重、肾功能以及正在用的利尿剂情况来调整。
液体管理要盯紧三个指标
- 体重:每天早上空腹称体重,如果3天内体重涨了2公斤以上,可能是身体里存了多余的液体,要赶紧找医生调整利尿药。
- 水肿:按一下脚踝或者小腿前面的皮肤,如果凹下去的地方超过2秒才恢复,说明水肿已经到中度以上了。
- 尿量:每天尿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能反映利尿剂有没有起作用;如果一天尿量不到400毫升(少尿),要小心肾功能变糟。
别忽略“隐形”的液体摄入
日常饮食里藏着不少液体,要注意:
- 像菜汤、粥这类流质食物,含水量能达到50%-80%,每餐最好别超过200毫升;
- 水果的含水量差别很大,比如苹果含84%的水,西瓜更是高达91%,要控制吃的量;
- 吃太咸(高钠)会让身体里的水和钠留得更多,每天钠的摄入量要少于5克(大概1小勺盐);
- 晚上喝太多液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晚饭之后少喝。
急性加重时要马上这么做
如果出现坐着才能喘气、晚上突然喘不上气,或者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的痰,要马上做这些事:
- 坐成半躺的姿势,这样能减少流回心脏的血液量;
- 立刻打120,千万别自己加或减利尿药的量;
- 如果有血氧仪,可以测测血氧饱和度,看看呼吸有没有问题;
- 等救护车的时候别剧烈动。
个性化管理更精准
现在的个性化管理方案有这几个方面:
- 容量监测技术: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能测身体里的液体分布,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反映右心脏的负担;
- 营养支持:找注册营养师帮忙设计限水的饮食,比如多吃固体食物,少吃流质的,这样能控制液体摄入;
- 远程管理:用智能电子秤、血压计把数据传到手机或医生那边,这样能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要注意这些风险
- 利尿剂别乱调:一定要听医生的调整剂量,利尿太多可能会导致低钾或者伤肾;
- 定期查电解质:每周要查钠、钾、镁的水平,保持血清钠在135-145mmol/L,钾在3.5-5.0mmol/L之间;
- 关注肾功能:定期查肌酐清除率,根据结果调整液体管理的方法。
心衰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多方面监测和随时调整,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指南也强调,每个患者都应该记一本自我管理日志,包括体重、尿量、呼吸频率这些内容。通过规范的液体控制,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的次数。


